(四)加强科技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种植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是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省种植业科技体系十分薄弱,全省仅有一个农业改进所和农业试验场,农业科技人员100人。40年来,建立了省、地、县各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其中省属13个、地、州〈市〉属28个,县属155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无到有,从省、地、县到区、乡均有设置,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上下相通、左右相联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到1990年,全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943个,在职人员5 901人,占种植业技术服务体系总人数的43.76%;植保植检站132个,在职人员843人,占6.3%;土肥站106个,在职人员436人,占3.2%;种子站〈公司〉98个,在职人员1 121人,占8.3%;农村能源环保站52个,在职人员199名,占1. 5%;农经管理站1 441个,在职人员4 986名,占37.0%。还采取国家和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建立了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34个,把农推、土肥、植保、农科所、农广校等专业站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中枢,开展综合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兴农的深入开展。
随着种植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科技部门,普遍推行以点带面,大办示范样板,实行技物结合,开展技术承包、创办经济实体,为进一步转变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