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六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六谛

印度古代哲学正理派学说。

最初见之于正理派的根本经典《正理经》。内容为:(1)量(Pramāna),指获得正确认识的方式或方法,分现量、比量、譬喻量、声量四种;(2)所量(Prameya),指认识对象,分12种:我、身、根、境、觉、意、作业、过失、再生、果报、苦、解脱;(3)疑(Sansya),是一种关于事物的精确特性的相冲突的判断,即一种疑惑的心理状态;(4)动机(Prayojana),指人开始行为的目的;(5)实例(Dr stānta),是一般人和权威者具有相同认识的事物,即人人都承认的事实;(6)宗义(Siddhānta),指所确立的主张或观点;(7)论式(Avayava),指五支论法的推论式,由宗、因、喻、合,结构成;(8)思择(Tarka),指当不知事物的真实特性时,通过假设来认识真理的思虑;(9)决了(Nirnaya),是通过考虑对立双方的观点对问题作出决断;(10)论议(Vāda),指在辩论时借助正确的认识方法和采用五支论式,并与宗义不矛盾;(11)论诤(Jalpa),指辩论时虽立上述论式,但又采用诡辩等不正当的方法来取胜;(12)坏义(Vitandā),指仅破坏对方的议论,自己不立论;(13)似因(Hetvābhāsa),指错误的根据或理由;(14)曲解(Chala),指对本来已确定的意思进行歪曲,使之与原命题相反;(15)倒难(Jati),指仅根据事物的同与异来向对方提出反对意见,即一种错误的非难;(16)堕负(Nigrahasthāna),指在辩论中误解或不理解,即失败的相状。

十六谛是正理派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正理派的认识论、逻辑学、自然观、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观点一般都被纳入其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