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技推广成效
1949年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后,农技推广成果日益增多,成效显著提高。据统计,1980—1994年,共推广适用技术648项,经评定获奖的达546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省及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改进奖、丰收奖327项,厅科技进步奖218项,对推动全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社会效益。为了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围绕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4年共举办技术培训37.68万期,培训人数7 249.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 027.55万份;组织技术报告团15 960个,报告63 315场次,听众达3 106.8万人次;设技术咨询处34 020处,接待5 554.9万人次;兴办业余学校或夜校1 201所,培养专业人才6 084人,培养农民技术员18 289人,建立典型示范户297 842户;兴办企业技术服务经济实体4 184个,为在全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
(2)经济效益。1979—1987年,全省推广的适用技术,仅农、牧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达128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其中,推广杂交水稻6130千公顷,增加稻谷32.4亿千克,增加产值9.72亿元;配方施肥6244千公顷,增产粮食27.8亿千克,棉花7 636万千克,油菜8 184万千克,共增加产值11.28亿元;化学除草1 557.3千公顷,病虫综合防治5 733.3千公顷,减少粮食损失30亿千克,增加产值9亿多元。1988—1994年,全省重点推广应用十大类农业适用技术,共推广面积达46 666.7千公顷,共增加产值327亿元(按1994年价格比较)。其中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上推广杂交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面积达13 066.7千公顷左右,共增产粮食155亿千克左右,油料52 500万千克,增值164亿元;“丰收计划”共实施面积12 372千公顷次,共增产粮食35.1亿千克,棉花9.2万吨,油料12.8万吨,增加产值33.7亿元;实施5个牵动性高产攻关项目,每年可增加产值50亿元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使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由25%上升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