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全面振兴发展阶段(1977—1995年)
国务院于1978年召开国营农场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对国营农场的领导。1979年2月,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天津市国营农场管理局,加强对国营农场的领导。同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农垦部《关于尽快把国营农场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座谈会纪要》。为把天津国营农场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天津农场局对农垦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从单一发展农牧业向农工商综合经营发展,重点发展副食品生产和食品工业,为城市服务。在农垦系统内首先实现了牛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后又实现了水果产加销一条龙。
1979年以前,由于实行单一经营和管理体制僵化以及“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等原因,天津农垦经济发展较慢。1953—1978年,全系统盈亏相抵后净亏损3 040万元,平均每年亏损116万元。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央对农垦经济实行了鼓励优惠政策,天津农垦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79—1988年的10年中,天津农垦系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24%的速度递增;实现利润平均每年以43%的速度递增;累计上交国家税金和其他款项1亿余元。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9 813万元(现价),比1978年的4 567万元增长7.7倍;实现利润总额4 989万元,比1978年的142万元增长33.9倍;上交国家税金和其他款项2 080万元,比1978年的194万元增长9.7倍;职工人均创利1 958元,比1978年的66元增长28.8倍。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生活福利也得到了较大改善。1988年职工人均收入1 574元,比1978年增长2.45倍。1988年天津农垦系统生产牛奶41 554吨,占全市牛奶总产量的66%;生产鸡蛋14 536吨,占全市鸡蛋供应量的17%;生产水果(苹果、葡萄、梨、桃等)5 924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10%。
1995年,天津农垦系统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16.7倍;实现利润总额比1978年增长21.5倍;上缴国家税金比1978年增长22.7倍;职工人均收入比1978年增长9.5倍(见表3-7-1)。
表3-7-1 农垦历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
单位:万元
产值及利润 年份 | 工农业总产值 (按当年现价计算) | 利润总额 (未减分成工资) |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 35 100 184 329 371 443 671 1 076 893 1 081 1 090 1 225 1 514 1 614 1 638 1 452 1 610 2 231 2 577 2 003 | -0.05 25.40 44.85 13.69 -53.91 -116.29 126.78 40.86 139.86 -86.42 -100.15 -126.60 68.61 -328.77 -433.35 -469.62 -356.78 -61.64 -161.25 -251.75 |
(续)
产值及利润 年份 | 工农业总产值 (按当年现价计算) | 利润总额 (未减分成工资) |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2 197 2 713 3 095 3 078 3 974 5 160 6 172 7 254 9 620 10 679 14 521 17 654 23 296 17 375 31 358 38 002 39 445 44 846 55 377 62 154 74 731 92 220 108 119 | -336.02 -126.00 -88.67 -337.51 -112.45 142.79 827.66 1 243.56 1 617.46 2 114.26 2 916.27 3 439.79 4 086.52 4 208.07 4 313.16 4 990 2 750 1 817 1 838 1 873 3 115 3 275 3 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