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企业布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四)企业布局 (四)企业布局福建乡镇企业的布局呈明显的不平衡性。根据乡镇企业地域的分布,主要可分为二大类地区。第一类是闽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它包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5个市,属于市场型的产业。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主要是依靠“两头在外”(原料、市场在外)的企业。它的特点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走市场—技术—原料的路子。这种市场型产业,一是国外市场的需要;二是国内大工业配套的需要。包括以购进重化工原料和引进国外原材料的机械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和城乡建筑业。在“八五”期间,这一类地区大量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设备、款式以及销售渠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目前,这五个市所在的福建沿海地区已形成乡镇企业发达的城镇经济带,其主要特征是已经形成了发达的乡镇企业群:以福州市、福清市为轴心,聚集了70个大小城镇的闽江口乡镇企业群;以厦门市、漳州市为轴心的九龙江口乡镇企业群;以莆田南北洋、湄洲湾南北岸为轴心的莆仙乡镇企业群;以泉州市、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为轴心的晋江口乡镇企业群,这四个城镇经济带,都初步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格局,拥有较为完备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为乡镇企业的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五个市的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78年占全省总产值的60.13%,发展到1995年占76.12%。第二类是闽西北的山区和闽东地区,它包括南平、三明、龙岩和宁德四个地市,基本属于资源型的产业。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当地的资源,以资源为依托,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开发和综合开发,走资源—市场—技术的路子。这一类地区的产业,包括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建材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17年来,这一类地区乡镇企业也有较大的发展,也逐步引入“三资”企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逐步从简单的原料粗加工向高附加值的深度加工和系列加工转变,产品也逐步突破了“三就地”框框,走向国内外市场。尽管经济总量也在增长,相对地说,它与第一类地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四个地市在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39.87%,下降到1995年的23.88%(表4-6-10)。 表4-6-10 1995年乡镇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福建乡镇企业区域布局除地域发展不平衡外, 还有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缺乏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结构趋同性比较严重, 区域化、专业化的水平比较低,未能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本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与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高优化、产业化、外向化的产业体系。针对福建乡镇企业布局上的问题,“八五”期间,各地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积极推动“山海合作”,根据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沿海和山区的合作,把沿海地区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与山区的资源、劳力、政策的优势,通过合作项目联合起来。在沿海推进技术升级的同时,把那些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项目,逐步向内地山区转移,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山区生产,产品销售国内外”的开放型协调的乡镇企业发展格局。 ☚ (三)超亿元乡镇 三、发展模式与特点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