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治淮以泄为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治淮以泄为主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治淮以泄为主1966—1976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水利系统内批判“专家治水”、废弃制度、撤销机构、下放干部,使水利的正常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水利起了一定的保护的作用,淮河流域的水利建设仍然取得了许多成绩。国务院于1969年秋成立了由李德生任组长的治淮规划小组,加强淮河流域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流域内4省也先后成立治淮专职机构,安徽于1970年春成立了“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治淮指挥部”,有关地、市、县也都相继成立治淮机构,治淮工作没有间断。
1966年,由安徽泗县和江苏泗洪县分别实施老濉河调尾和濉河调尾,解决了濉河下游洪涝矛盾。
1967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开挖新汴河工程。新汴河经安徽宿县、灵璧、泗县和江苏泗洪等4县,全长127.1公里,集水面积6 562平方公里,于1967年11月开工,1970年5月竣工。由宿县专区动员全区9个县民工参加施工,最高日上工人数达到30万人,做土方1.03亿立方米,修建宿县、灵璧、团结3级水利枢纽和3座地下涵洞。1968年,河南商丘地区派出9万民工与濉溪县民工共同完成安徽省境内48.3公里的沱河疏浚,做土方653万立方米,江苏泗洪县于1970年底完成下游地区处理工程。新汴河、沱河的开挖与治理,解除了豫、皖、苏3省淮北地区14个县的1 000千公顷农田的历史性洪涝灾害。1971年后,继续开挖疏浚了上游利民河、龙岱河、萧濉新河、王引河、澥河上游和润河等。
1971年,治淮规划中确定的茨淮新河和怀洪新河分别于1971年冬、1972春开工。这两条位于淮河北岸的大型人工河道,其主要任务是分泄淮河中游洪水,兼有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是从全流域出发、按照淮河防洪总体规划,改变淮河中游排洪能力不足的一项战略性工程。茨淮新河全长134.2公里,1980年汛前全线通水投入运行,1991年底全部竣工,共完成土方2.5亿立方米,投资5.1亿元。自投入运行以来,在分洪、排涝、灌溉、航运、环境等诸方面都获得显著效益。
怀洪新河全长120.6公里,1972年动工,完成了出口段双沟切岭及老淮河疏浚、窑河切滩等部分工程,1979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列为停缓建项。

☚ (三)“大跃进”及“二五”期间的反复与曲折   (五)新时期治淮 ☛
000024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