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90年代初的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问题越积越多。为了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从1990年冬开始,全省分期分批在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这次教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针对各种不良现象,坚持正面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并把教育和发展生产、帮助农民致富密切结合起来,坚决摒弃了过去“左”的一套做法,深受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主要作法如下:
1.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根据中央的决定精神和四川农村的实际情况,省委提出了搞好这次“社教”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以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团结教育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其主要任务是,着重解决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现行方针政策的教育。
2.基本做法。首先,省、地(市、州)、县(区)成立了“社教”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以上党政机关和大专院校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下乡,以乡为单位分期分批开展“社教”。工作队长一般由熟悉农村工作、政策水平较高的县(处)级干部担任,工作队员由脱产干部组成,每村派驻2—3人。工作队员进村前,先要经过几天培训,明确任务、工作方法和纪律。每期“社教”时间3个月左右。工作队员进村后,一般住在农民家里,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搞好调查研究,培训农民积极分子,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和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整个“社教”工作,大体分为思想发动、解决实际问题、规划建设三个阶段进行,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认真解决农民普遍关心的迫切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方法,依靠当地党委,依靠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群众自我教育为主,坚持不整干部,不整群众,对坏人坏事的处理按有关法规和正常工作程序进行,工作队无权作出处分决定。“社教”的过程,既是思想提高的过程,又是促进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产建设、社会面貌都要有一个新的变化。“社教”结束,由上级检查验收,合格后工作队方能撤走,不合格的必须补课。
3. 效果。全省农村“社教”工作,共历时两年,于1992年全部结束,成效显著。
❶广大农民普遍而深刻地受到了一次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农村党团员、基层干部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群众受教育面在90%以上。他们通过“看盘中餐,察身上衣,数手中钱”,与新旧社会和改革前后对比,深切体会到了自己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更加信赖共产党,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农村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三带”、“三户”活动蓬勃发展,社会丑恶现象消声敛迹;
❷生产情绪高昂,进行“社教”的地方当年无不增产。而且乡、村、社、户都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全省有94%的区、乡建起了社会化服务组织,乡镇企业迅猛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实现小康水平已成为人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❸基层组织普遍得到了整顿加强,特别是村级领导班子“软、散、懒”的状况已基本改观。90%以上的村党支部和群团组织,已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❹大批党政机关干部下乡搞“社教”,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到许多在机关里所不了解的事情,更加体察农民疾苦,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增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