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基础研究和基础工作
杨凌农科城一批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 多年来在从事基础研究和基础工作中, 也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北植物研究所的几代科技工作者, 通过对秦岭植物资源的调查, 采集了50多万号标本, 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研究, 编著出 《秦岭植物志》 四卷共10册。专家鉴评认为, 《秦岭植物志》是一部描述秦岭植物种类繁多, 系统较为完整的植物分类学专著,其出版发行对摸清秦岭植物种类, 研究秦岭植物区系特征及其演化, 探讨秦岭药用植物、森林植物及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划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科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水保所朱显谟研究员, 几十年来, 扎根黄土地, 带领科技人员踏遍西北黄土高原, 搜集了大量科研基础资料, 采集了数以万计的土壤标本, 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 编纂了 《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同时, 还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及演变规律, 拟定了黄土区土壤侵蚀分类系统和土地整治的 “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 米粮下川上塬, 林果下沟上岔, 草灌上坡下坬”二十八字方略。对黄土古土壤的存在及黄土堆积期间一些生物环境的变化研究, 以大量翔实的科学资料提出划分原始成土过程四个时期的理论, 修正和发展了威廉土的成土学说, 并提出建立黑垆土、𪤁土两大新土类。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著名昆虫分类学家、西北农大周尧教授,从事昆虫学研究60年,倾尽私囊远足崂山、泰山、峨眉山,远涉昆明、桂林、海南岛, 九上华山、太白山, 八上楼观台、南五台, 足迹遍布祖国的山林、草原, 收藏了50多万号标本和大量珍贵资料, 在西北农大建立了我国唯一的昆虫博物馆。在对中国昆虫学史和昆虫分类研究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原始昆虫、盾蚧、蝶、角蝉、蜡蝉等类群的研究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在国际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并将研究成果著书立说, 编著出版了 《中国昆虫学史》、《中国盾蚧志》一、二、三卷、《昆虫分类学》、《中国经济昆虫志: 蜡蝉总科》等200多篇册。以他姓名命名的昆虫达40余种, 多次获国家和部、省奖励。他还两次获意大利西尔维斯特利金质奖,被聘为圣马利诺科学院院士, 享誉海内外。
西北农大的古农学研究, 在我国古农学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校古农学研究的一代又一代著名学者辛树帜、石声汉、马宗申、张波等, 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科学遗产进行整理和研究, 先后编著出版的《中国果树历史的研究》、《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研究》(辛树帜)、《〈齐民要术〉今释》、《〈汜胜之书〉今释》、《〈农政全书〉校注》、《便民图纂》(石声汉)、《授时通考校注》 (马宗申)、《西北农牧史》 (张波)等多部专著。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挖掘、传播、继承、发扬祖国传统农业的成功经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荣获全国和部、省级大奖。
著名水利学家西北农大沙玉清教授, 从对 “泥沙运动基本规律及水流挟沙能力公式”的研究中, 得出泥沙运动的三个基本规律 (即物体沉速规律、开动流速规律、挟沙能力规律)及公式, 在理论上获重大突破。为泥沙沉速、泥沙开始运动临界流速及渠道设计、河道治理、水库淤积、挟沙能力等计算奠定了基础。他的专著 《泥沙运动学引论》, 是我国最早的泥沙问题专著, 是国际水利界具有独创见解和自成体系的科学专著之一。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专家、中科院水保所山仑研究员,是最早倡导加快我国旱地农业科研的专家之一。多年来, 结合在黄土高原农村蹲点实践, 进行主要农作物的抗旱性及水分利用率、农作物逆境成苗、有限灌水和节水农业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提出许多新的概念,具有独特的见解。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旱地农业研究论文100多篇, 出版专著三部。由他主编的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一书, 经专家评审认为,“具有丰厚可靠的实验和实践基础及鲜明的学术观点,达到了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出版问世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旱地农业科学技术, 并将为世界旱地农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西北农大李生秀教授, 长期从事植物氮素营养和土壤养分动态管理的研究工作, 取得多项成果。由他主持完成的 “植物体氮素挥发损失的研究”首次证明了植物并不挥发氮气, 挥发损失的氧化亚氮也甚少,挥发损失的主要氮素形态是氨气。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 “立题新颖, 设计完善, 采用处理土壤表面防止土壤氨的挥发而把作物与生长介质同置于生长室中,在保证植物生长正常的条件下捕获和测定了所挥发出来的氨气, 在研究方法上是一个突破, 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填补了我国研究的空白,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撰写了大量论文、专著。1984年以来,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所统计, 1992年他在国内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50多年来, 杨凌农科城的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 (含译文)5万多篇,出版专著 (含译著)2 000多部。在参与完成全国和陕西省、地(市)、县 (区) 及跨省、跨地区区域性农业区划、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土壤普查、资源考察和进行畜禽品种资源、饲料资源、森林资源、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等基础性研究工作方面, 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西北农大沈煜清教授参加的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省农科院刘广镕研究员主持的 “陕西省农业区划”, 以及有关学科专家们编著出版的《中国黄土高原植物志》、《黄土高原农业土壤》、《黄土高原土壤地球化学》、《跌水与陡坡》、《黄土高原造林》、《西北的梨》、《西北果树》、《中国果树史与果树概论》、《陕西果树品种志》、《陕西家畜家禽品种志》、《陕西森林》、《陕西木材》、《陕西杨树》、《玉米杂交育种》等一大批专著, 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 并分别受到国家和部、省的各种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