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高级社的经营管理
高级社多数是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的是由互助组或个体农民直接组成的。高级社一般是一村(行政村)一社,也有的是数村(自然村)一社,或一村(大村)数社。平均规模150户左右,大的上千户,小的三四十户。合作社下设若干生产队,平均每个生产队15户左右。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取消了土地报酬,社员的耕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作价入社,归集体所有。合作社的收入,作必要的扣除之后,剩余部分全部“按劳分配”。
高级社在经营管理上,继续沿用初级社的一套管理制度,并且有所发展。主要的几项管理制度是:
1.“三包一奖”责任制。这是高级社实行的一项基本的生产责任制度。即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农业社按照所属生产队的生产条件和规定的技术措施,本着积极而又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各项农作物或其它生产项目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作为包产指标,按照各项作业的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计算出完成包产任务所需的工分数,作为包工指标; 按照各项原材料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计算出完成包产任务所需的生产费和管理费,作为包成本指标。将“三包”指标,在年初时落实到生产队。年终,因社制宜的采用多奖少赔、全奖全赔、只奖不赔等结算办法,计算出需要奖赔的数量。对超产或减产的队,分别实行奖励和赔偿。也有一部分农业社,在“三包”的基础上,推行“以产计工、以产计本”的办法。即在年初定出每50公斤产量所需的工、本,年终按照实际完成的产量,折算出生产队应该得到的劳动工和生产费用,多产多计,少产少计。
2. “四定到田,田间管理到户”的劳动责任制。这是处理队与社员关系的一种责任制。“四定”到田,就是在“三包”的基础上,做到产量、成本、措施、工分“四定”到田。田间管理到户,就是把土地划成若干地段,分包到户,由户负责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负的职责是:
❶监督各项生产措施的实现;
❷检查农活的质量;
❸观察作物的生长、灌溉、虫害等情况;
❹看管作物不受糟塌;
❺包干分管地段的零星农活。
3.“一年早知道”。这是在初级社实行计划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制度,合作社在年初订出“一年早知道”的计划,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全社全年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副业的收入计划,应该垫付的投资,应该支出的负担,应该积累的公积金、公益金和应该支出的生产费,社员能够净分得的实物及现金;另一部分是社员自己应投的劳动工,从社内劳动报酬的收入,向合作社的投资和家庭副业的收入。做到生产、收入、分配“一年早知道”。“一年早知道”落实后,每季开展检查,厉行增产节约,保证“一年早知道”计划的实现。
在推行“一年早知道”计划的同时,一部分合作社还实行了基本劳动日制度和按剩余劳动日预支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