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财政支农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财政支农在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有效地解决了大江大河等区域性、骨干性工程的治理,改善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奠定了基础。其次,调控农业生产发展。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充分体现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因而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可以对一定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引导农业投入方向,从而实现党和政府一定历史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再次,引导其他资金投入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一个显著作用是其导向作用,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是治理大江大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科技等基础性投入。这些基础性投入的增加,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进而带动集体和农民投入农业。同时,财政贴息等制度的执行,也可以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从而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