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积极扶植, 大力发展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积极扶植, 大力发展阶段 (五)积极扶植, 大力发展阶段1984—1991年1984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精神, 全省进一步调整、放宽了工商行政管理政策, 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和物资流通的发展, 许多农村集贸市场由原来的几百人、几千人发展到上万人, 少数集市在旺季超过十万人。1984年, 全省农村集贸市场2 795个, 成交额16.72亿元。农民通过集市出售的农副产品金额占全省农村出售农副产品总值的24.16%,农民从集市获得的收入人均38.33元。1985年, 湖南对农副产品除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少数几个品种实行合同定购外, 其余部分全部放开, 实行了32年的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从此结束。于是农村集市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到1985年底止, 全省农村集贸市场成交额达24.75亿元, 比上年增长48%, 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通过集市销售的农副产品占全省农村出售农副产品总值的比重高度41.29%。198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要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蔬菜和副食品批发市场, 为大批量农副产品进城创造条件”的要求, 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建立常年性和季节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9处。批发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城乡、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 使商品由纵向流动向横向交换发展, 扩大了流通渠道, 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如蓝山县的生猪、家禽六个专业批发市场1986年成交额达1 300万元, 比建立批发市场前增加73.3%, 上市人数由原来每墟两万多人增加到三万多人,上市品种由600多种增加到1 000来种, 从事商业、服务、加工业的个体工商户亦由原来的623户增加到896户, 吸引了广东等地100多个客商来这里经营。1979—1988年, 湖南省的农村集贸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 无论是在规模、结构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农村集市贸易由过去拾遗补阙的补充渠道, 发展成为商品流通不可替代的重要渠道; 其次, 农村集贸市场由农民之间调剂余缺、互通有无的场所, 发展成为上市商品种类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第三,农村集贸市场由封闭的分割的区域性市场, 发展成为向社会全方位开放的大市场。到1988年底止, 全省有农村集贸市场3 351个, 为1979年的1.84倍, 成交额达57.72亿元, 是1979年的6.9倍。1991年, 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发 [1990]61号《关于打破地区间市场封锁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和国发 [1991]60号《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 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 (湘政发 [1991] 13号),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 [1991]7号《关于加强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提出要打破地区和部门封锁, 制止分割市场行为, 保护商品购销的正常运转, 确保流通渠道畅通, 农村集贸市场的秩序得到净化, 市场成交繁荣、活跃。至1991年底止, 全省共有农村集贸市场3 202个, 市场成交额达73.28亿元。 ☚ (四)重新认识, 恢复发展阶段 (六)积极培育, 规范发展阶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