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林业机械化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五)林业机械化 (五)林业机械化1.采运机械。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林区的采伐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千子斧、切锯等。1952年,采伐使用“快马锯”、中钢斧;1956年,川西林区引进了苏联友谊牌油锯,并安装了苏联赠送的第一台动力索道。60年代,油锯、“三道”(架空索道、缆车道、渠道)得以普遍推广。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了拖拉机集材、机引平车运材或汽车运材。通过多年反复实践,四川总结了一整套以架空索道为主的适宜于高山峡谷林区作业的独特的采集运机械化方案,逐步纳入伐区工艺设计规范。1966年,四川省属森工采伐机械化程度达16.1%,集材达11.6%,运材23.7%。经过70年代的大发展,1982年森工企业下放前,采伐、集材、运材的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61.2%、37.0%、54.0%(表3-3-6)。 表3-3-6 四川林区采运机械化比率进程表
2. 水运贮木场机械。贮木场机械的发展,稍晚于山场采运机械。60年代后,一般使用纵向链式出河机出河选材。70年代末,随着液压技术的广泛运用,链式运材线上使用了液压抛木机。同时,在贮木场与铁路衔接处,采用钢衍架大跨度移动式桥吊,取代了一直采用的绞盘机架杆归装机,只保留有少数增力式索道定点归装方式。原木编排,仍为半机械化、人工编、链式机装排。大河运筏已发展到采用机动拖轮,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3. 施工筑路机械。1964年,全省林业行业仅有各型推土机36台。到1980年初,推土机增加到237台、压路机11台、铲运机9台、混凝土搅拌机32台、工程筑路机械52台。1988年,推土机达到269台、混凝土搅拌机达到51台。 4. 营林机械。在50年代,营林生产全部采用农业上使用的犁、锄、钯、弯刀等手工工具。1962年后,开始购进营林专用机械,如打坑机、割灌机、中耕器、圆盘机、步行犁、人工降雨机等。到1979年底,全省直属林业企业共有割灌机524台、除草机10台、打坑机5台、用于营林的手扶拖拉机333台。由于山高坡陡,机械化生产受限制,除部分中心苗圃在整地、灌溉、施药等方面普遍使用拖拉机、人工降雨机、喷雾机外,清林、割灌、挖坑等主要生产工序,仍然依靠弯刀、锄等原始工具。 5. 林业机械企业。1958年,四川省林业厅在都江堰市筹建了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工业机械厂,即后来的四川省岷江林业机械厂; 1962年,接收乐山冶金修配厂改建为五通桥木材水运机修厂,1965年搬迁到汶川县漩口镇扩建,更名为四川省林业漩口机械修配厂;1960年,成立四川省林业厅机械修配厂筹备处,1968年7月更名为四川省林业成都汽车修理厂; 1966年,成立四川省林业西昌汽车修理厂; 1977年,在崇庆县建立四川省林业钢绳厂。这5个林业机械厂从建厂到1985年末,共生产制材设备类、人造板设备类、集运材设备类等13类90种产品,有效地增强了林业技术设备能力。 6. 主要林业生产设备。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投资24亿多元,开发建设四川林区,不仅培养锻炼了一支能从事造林营林、木材采运、林产加工的生产队伍、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还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部分产品的生产设备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主要生产设备情况见表3-3-7)。 表3-3-7 四川林业主要专业生产设备(设施)
☚ (四)森林资源保护 (六)林业勘察设计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