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 农业机械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 农业机械化

(五) 农业机械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市农机化推广工作获得很大成效,获得部、市级科技成果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1.种植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市小麦的耕、耙、播、中耕、施肥、收割、脱粒等作业项目基本上是依靠旧式的人、畜力农具进行生产。50年代,从东北引进了新式畜力农具,从苏联和东欧引进机械化农业机具,进行试验示范。60年代,由于拖拉机的不断增多,不少麦田已经使用拖拉机牵引的五铧犁、圆盘耙、钉齿耙、镇压器、24行和48行条播机等进行田间作业,显示了机械化的增产作用。70年代,小麦机械化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除耕、耙、播外,收割也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到1979年底,全市已拥有联合收割机97台,小麦割晒机1 400台,小麦脱粒机1.9万台,扬场机765台。小麦机播面积达到12.9万公顷,占麦田播种面积的60%; 小麦机收达到1.4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6%; 场上脱粒、扬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80年代,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重点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和小麦机收技术。到1995年,全市已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1 244台,机播面积达到12.256万公顷,机播水平达82%。80年代后半期,小麦机收发展较快,机型仍是以割晒机为主。到1995年,全市共拥有联合收割机517台,小型割晒机6 581台,机收面积11.884万公顷,机收水平达84%。小麦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新中国成立初期,玉米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一般是用耠子耕地、开沟、人工撒种、间苗、松土、除草。60年代,耕地逐渐实行机耕,机器播种只是在国有农场开始使用。70年代,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地区,由于施耕机可以起到灭茬、耕地、耙地一次完成的作用,效率高,作业质量好,因此发展很快。60年代,只有几十台,到70年代末,已发展9 000多台。80年代以后,玉米生产机械化有了较大的发展,推广的新技术也较多,主要是:深松机械化技术、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精播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等。
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70年代,随着手扶拖拉机的发展,菜田开始利用旋耕机进行耕整地作业。1980年,引进了10台上海-3型多用底盘小拖拉机在园田进行耕整地作业。随后,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列入科研课题,研制出与上海-3型多用底盘配套的葵花犁、平地耙、自卸拖车、旋转开沟机、地膜覆盖机等菜田农机具,以后又从青岛引进了青岛-41型园艺手扶拖拉机,在一些乡村园田使用。虽然在蔬菜机械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蔬菜机械化除耕整地以外,其他机械作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2.养殖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淡水养鱼机械化技术推广。天津市池塘养鱼发展历史虽然较早,但生产方式落后,大多是“人放天养”,单位面积产量很低,1981年平均亩产只有50多千克。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从1983年开始和宁河县农业机具研究所一起在苗庄拖拉机站进行试验,投入饵料加工机械、增氧机械、排灌机械,进行高密度饲养,当年即获得亩产301千克,亩纯利251元的成绩。1984年进行大水面(20公顷)机械化养鱼试验示范,1985年,这项技术列入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市推广,当年,推广面积达558.5公顷,平均亩产420.5千克,亩纯利784元,最高亩产724千克。1987年,推广3 848公顷,平均亩产达422.5千克。经农业部组织鉴定验收,于1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池塘养虾机械化技术推广。80年代以来,天津沿海地区养虾业逐渐发展起来,随之养虾生产的机械化提上日程。1988年,塘沽区引进增氧机械、饵料机械、清淤机械进行试验。1989年该区承担了农牧渔业部下达的池塘养虾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完成推广面积1 200公顷,对虾总产达1 858.8吨,平均亩产98.57千克,亩增产33.02千克,增产幅度为50.37%;投入增氧设备395台,增氧机械化水平达79.5%;机械造粒89.4%,饲料系数达到3.43。全面超额完成部下达的计划,获199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990年,农业部在塘沽区、汉沽区再次实施养殖对虾机械化综合技术项目。实施面积为1 200公顷,投入机械增氧设备355台,其中增氧船146艘,增氧机112台,发电机组33台,水泵64台,推土机21台。机械化增氧面积达到60.5%,机械清淤面积92%,机械化排灌100%,饲料系数3.09;实际完成机械化养虾面积1 213.3公顷,总产量2 397.89吨,平均亩产132.01千克,亩增产19.58千克,新增产值706.32万元,新增利润194.18万元,超额完成部下达的指标,获199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农户笼养鸡技术推广。过去农村养鸡的传统方法是散养,一般只能养几只到几十只,产蛋率低。为了探索在当时农村的经济条件下,利用简单的机械设备以提高养鸡数量和产蛋数量的可行性,1979年,由市农业机械局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农户笼养鸡研究。首先在武清县两个农民家中进行试验,采用的鸡笼是9LJT-316型全阶梯三层笼养设备。1981年,试验扩大到12个区县24户中进行。到1982年,农业部把此正式列入重点推广课题,在全国进行推广,并在天津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成立全国养鸡机械化联络中心。到1984年,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广各种笼养设备及养鸡机械18万台套,笼养蛋鸡1 600万只,取得社会效益7.3亿元。

☚ (四) 水产业   (六) 水利 ☛
000110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