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治碱项目
1982年11月7日签署批准的快速行动项目 (2672Q),从1982年12月1日至1986年4月底,整个项目执行期为37个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本项目援助小麦32 986.29吨,植物油559.162吨,价值 (包括运费和监督费)约777.7万美元。另外馈赠小食品葡萄干111.182吨,猪肉罐头49.7吨,牛肉干5吨。
项目区位于河北省历史上旱涝盐碱灾害频繁的黑龙港流域曲周、南皮两县境内,包括15个乡 (镇)238个村,可耕地3.5万公顷,已耕地2.93万公顷,农业人口14.73万,人均占有耕地0.2公顷,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项目执行前的1980—1982年三年粮食平均每公顷只有1 065千克,人均纯收入69.24元。
项目工程执行后发挥显著效益,其主要表现为:
❶开垦盐碱地5 800公顷,其中重度盐碱地1 760公顷,中度盐碱地4 040公顷,项目区耕地面积增加到3.8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由0.2公顷增加到0.25公顷。
❷灌溉面积由14 939.93公顷增加到26 272.93公顷,增加75%; 易涝面积12 600公顷基本得到控制,增强了抗旱防涝的能力。
❸通电村庄由211个增到238个,配电农田由14 939.93公顷增加到26 272.93公顷,上升75%; 粮食总产由 49 905.5吨增到85 495.5吨,上升71.13%,平均每公顷单产由1.7887吨增到3.2175吨,上升80%; 棉花总产由1 339.75吨,增到4 367吨,上升225.9%,单产每公顷由0.3015吨增到0.6688吨,上升121.14%。
❹人均纯收入由69.24元增到303.87元,上升338.9%; 人均粮食产量由198千克增加到400千克,上升102%。
❺项目区农民甩掉了吃国家返销粮的包袱,1985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4 000万千克,商品棉482.77万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