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霜冻及低温冷害危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霜冻及低温冷害危害 (二)霜冻及低温冷害危害据 《黑龙江志稿》记载: “嘉庆五年 (1800年), 黑龙江、墨尔根、呼兰等处, 严霜早降, 禾稼冻损”。“光绪十年 (1884年)七月大霜, 呼兰镶兰旗地被灾”。“光绪十五年 (1889年), 呼兰城等处……秋霜早降, 岁歉收”。《满洲农产统计》记载, 1940年龙江省因低温霜冻, 粮食作物比1939年普遍减产, 其中水稻公顷产量减少760.5公斤, 陆稻减少355.5公斤, 高粱减少217.5公斤, 玉米减少90公斤, 大豆减少156公斤。另据伪滨江省1941年呈报资料,9月17、20日各县遭霜冻……肇东县、安达县、青冈县高粱、大豆减产10%, 延寿县减产20%。新中国成立后, 1949—1991年, 有26年发生霜冻灾害, 受灾面积超过6.7万公顷 (100万亩)的有13年, 1964年和1976年遭受霜冻面积最大, 分别为91.5万公顷和80.3万公顷, 粮食总产分别比上年减产26.6%和20.9%。除霜冻外, 低温冷害危害也较大。哈尔滨低温气候资料记载, 东北沦陷时期的1934年6—8月, 气温比历年平均气温低0.7℃。这年宁安县因低温高粱减产71.6%, 玉米减产76.3%。新中国成立后, 1969年低温, 据爱辉、海伦、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安达、哈尔滨、肇州、尚志、宝清、牡丹江等13个市县统计, 积温比常年少283℃,全省粮食比上年少收295万吨, 减产37.2%, 1972年,农作物生长季活动积温比常年减少253℃, 作物生育期延迟, 秋季遭霜减产, 全省粮食总产量比1971年减少300多万吨, 减产25%。1981年和1985年,发生全省性低温, 并伴有严重涝灾。1981年粮食总产比1980年减产212.5万吨。1985年比1984年减产327.5万吨。 ☚ (一)干旱危害 (三)风灾危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