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防护林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防护林建设

(二) 防护林建设

防护林建设按其形式,可分为五种类型,即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沿海防护林、景观生态林。
1.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蓟县山区面积8.9万公顷,属燕山中段南翼,山体侵蚀严重、地形较为复杂,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高峰1 078米。由于历史上几经破坏,加上不合理的开发,造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不少低浅山、近山区成为荒山秃岭。1949年山区林木仅存1 000公顷左右。50~6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封山育林和人工直播造林的形式,由国家、集体(乡村)和个人(户)合作造林,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的合作形式,仅1952年造林289.16公顷。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又逐步实现基地化、林场化、丰产化。1965年开始搞林、田(梯田)、坝建设,采用鱼鳞坑或水平沟造林的方法营造水土保持林。同时大力兴办社(公社)办林场和队(大队)办林场。到1978年社办林场达15个,经营面积2 436公顷,造林面积达 1 919公顷,占经营面积的78.77%。队办林场达69个,经营面积4 258公顷,造林面积3 417公顷,占经营面积的80.2%。20公顷以上的户办林场74个,经营面积3 992公顷,造林面积3 133公顷,占经营面积的78.48%,以上三级林场总面积为10 686公顷,占荒山总面积的24.9%。如洪水庄社办林场,自1975年开始,场长刘金才带领职工奋斗13年,绿化荒山567公顷,占全场荒山面积的85%,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先进乡办林场,刘金才也被授予全国乡村林场先进个人。
从80年代开始,全市实行了林木确权发证工作,调动了各方面绿化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山区林业建设。荒山造林,育林方式由传统的封山育林,走向以栽培造林、飞播造林、人工营养钵造林等造林的形式。并由抓规划设计造林转入科学工程造林绿化方式,使山区造林向全面振兴阶段发展。至1995年底,蓟县山区造林达4.10万公顷,各项指标达到部颁指标。
2.农田防护林建设。天津市在农田林网建设方面,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沿海地区林木比较稀少,网格大且不成网,有的地区树种单一,树种搭配也不尽合理,导致病虫危害严重,加之管理不善,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和防护效益。
天津市农田防护林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经过三个发展时期,即: 50~60年代中期主要是营造以河道为主的防风林和沙荒地营造防风固沙林。1954年11月首先在当时的北郊区采取国家投资与沿村签订保栽保活的合作造林办法,建成双口至韩家墅大堤的第一条防护林。此后4年时间连续在西郊区、北郊区共营造护堤林、农田防护林71条,总长度200千米。至1966年底,四个郊区的南北运河、子牙河等8条河流的堤岸及部分公路已基本绿化,共营造8 826公顷,四旁植树871万株。同时,对永定河下游主要泛区进行了大规模防护林规划设计与营造。1953年武清县崔黄口乡到河北屯乡一带沿青龙弯河左堤,用压条造林法营造了长7.5千米的30条防护林带。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以一、二级河道、干渠、公路、铁路为骨干进行绿化。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由小网格向大网格开始转移。至1985年,农田防护林面积达2.86万公顷。使全市20多万公顷农田受到林带保护,受保护率达51.3%。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农田防护林建设由小网格向大网格过渡,设计造林向工程造林迈进。1986年天津市被列入国家“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和京津周围地区绿化总体规划二期工程之中,1987年开始全面实施总体规划,天津防护林建设走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采取加大科学造林含量,引进了苏柳、千头椿、中林号杨等优良树种,摸索出一套稻田林网化的科学栽种方法: 即采取“先水后树,先渠后路、先沟后堤” 的造林方法,利用蓄水种稻与植树造林的时间差,成功实现了水田林网化,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到1995年,全市农田林网程度达60%以上,保护耕地近2万公顷。
3.防风固沙林建设。蓟县、宝坻、武清、北辰、西青和东丽6个区县的43个乡镇,由于30年代蓟运河、潮白河、青龙弯河、北运河、永定河等河流洪水泛滥形成的沙地面积25690公顷,并每年以50~100米的速度向外扩延,积沙厚度2~10米左右。春不易种、种不保苗,一年亩产仅30千克左右的地区。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进行平沙造田,修渠引水,营造防风固沙林、建果园、办林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多年造林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到1995年,治沙造林11 459公顷,其中用材林480公顷,经济林6 722公顷,防护林3 143公顷,特用林1 114公顷。沙荒改造为良田面积达13 757公顷,粮食由过去的亩产25~30千克,提高到500千克左右。经济林已经进入盛果期。速生丰产林沙兰杨等树种直径达30多厘米,平均单株价值300多元,最高单株价值500元,林果业成为沙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4.沿海防护林建设。天津沿海区域林业用地共12 152公顷,70年代开始,提出营造沿海防护林的设想,并在塘沽区沿海进行了造林实验,但未能形成营造规模。1986年制定的《天津市“京津周围地区”造林绿化总体规划》 中对天津海防林建设作了专题规划,营造一条海防林带,以减轻海风的袭击和海潮的威胁,规划林带长150千米,宽100米,面积1 533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0.14%,该规划列入了国家海防林试点县。为搞好此项工作曾先后于1981年、1984年在大港区、塘沽区做过引种试验,摸索了一些盐碱地造林的经验。到1995年沿海防护林建设达4 654公顷。
5.城郊结合部防护林建设。这一建设主要是指外环线绿化带建设。天津外环线绿化带建设根据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总体规划确定的: “划定市区范围,沿着周边修筑70余千米的环形路,路的外侧开辟宽500米左右的绿化带,以此作为市区面积的控制线和环境保护圈”,这是当时国内大城市首创的环城绿色生态工程。从1987年春季正式开始兴造,共开挖和改造了鱼池660多公顷,营造主副林带185千米,建造果园1 113公顷,栽植片林35公顷,绿化村厂30多个,共种植树木260多万株,形成一条长73千米、平均宽500米、占地3 533公顷,由林带、果园、水面构成的乔、灌、果、鱼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大型绿色生态圈,其经济效益也显露出来。从生态效益看:调节了温度,使市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减少;增加了空气湿度4%;降低了风速,减少了浮尘和扬尘、净化了空气,细菌落数带内区是带外区的3%。
6.生态风景林建设。天津生态风景林,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有7处,面积共12 538公顷。另有50多个乡村及特色生态风景林区域。
(1)八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蓟县北部,与河北省兴隆县、遵化县交界处。1984年12月30日经市政府批准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4月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名为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1988年农林局主持对本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 049.3公顷,另划缓冲区4 311公顷。有动植物资源227个科791种,其中有植物362种、动物429种;发现属于世界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7种;属于世界濒危的动物11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56种;属于天津新纪录物种32种;属于东亚界及过渡带的蓝尾石龙子、点蝽等几十种;发现甲蝇类在该区分布,比历史文献记载的地理分布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发现本区有上百种珍贵药材植物;发现该区有近百种珍贵园林花卉植物。主要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落林阔叶林、山杨林、北鹅耳枥萌生林和人工油松林。该区植被具有华北地区的典型性,种群结构的完整性,群落区系的复杂性,物种资源的多样性、特有性、稀有性,同时又具有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2)盘山自然保护区。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蓟县西北部,距县城15千米,保护面积900公顷,控制面积10 600公顷。1984年12月市政府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定名为“盘山风景名胜遗迹自然保护区”。该区植被类型:有以油松群落为主的针叶林;以油松、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栎类落叶杂木林为主的落叶林;以酸枣、荆条为主的灌木丛林。该区有高等植物75个科280多种,有国家保护植物核桃楸、银杏等。有野生动物近百种,其中有十多种世界与国家保护的鹰类、隼类等动物。
(3)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静海县城东部,距市中心区24千米。面积6 000多公顷,其中水面积5 100公顷,库水容量2亿立方米,常年容量4 000~6 000立方米。于1985年建立“天津市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市级),该区为潮湿生态地类,是候鸟保护区。种植有油松、洋槐、柳树等树木,有丰富的泽地动植物资源,有大量的藻类浮游植物与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动物资源有217种,除各种水生动物之外,有160多种鸟类。其中珍稀鸟类17种,有白鹳、黑鹳、天鹅、灰鹤、白枕鹤、鸳鸯、鹰隼类等属世界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
(4)九龙山森林公园。位于蓟县燕山山脉南侧,总面积2 126公顷,其中景区面积1 451公顷。是以天然针叶林与落叶杂木林组成的次生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5%的苍翠秀丽的森林生态旅游区。原为国有林场范围,1995年7月,蓟县政府确定为九龙山森林公园,1996年6月,定为市级森林公园,1997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园植物有300多种,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栎类等组成。其中有34公顷古侧柏次生林成为其特色,森林环境以天然人工林组成是其第二特征,该园有市级以上保护的物种50多种。
(5)港北森林公园。位于武清县北部,分南北两片,总面积800公顷,共有林木573公顷,果园167公顷,并建有养殖场、良种、花卉繁殖基地。港北森林公园从50年代开始兴建,到90年代初开始形成,林木以在沙荒土地上种植发展起来的杨、柳、槐为主的治沙混交林为主,形成郁闲、幽深的平原森林生态的诱人景观。
(6)杨柳青森林公园。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北部。面积200多公顷,其中有林地141.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70%多,其中防护林28公顷,果园50多公顷,风景林60多公顷,主要有刺槐、榆树、柳树、苹果、梨树。
(7)官港森林公园。位于天津大港区南部,总面积2 133公顷,其中湖面556公顷,天然芦苇荡234公顷,人工林730多公顷,园内有一条18千米长的缓缓流淌的风景河。官港过去是“官府”直接管辖的“赤卤之地”,是渤海冲积平原的前沿地带,是天津古海岸第二、三条贝壳堤之间的退海之地,后经人工运河水的注入和雨水的淋洗疏导,使该地又有淡水地域的特色,成为海陆交替相混合型的地域和纽带,生物资源也呈多样性,有植物45个科123种,野生动物近200种,既有盐生、水生沼泽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又有盐生、旱生、陆生的植被和野生动物。如獐毛、碱蓬、盐角草、香蒲、芦苇、柽柳、酸枣与白蜡、刺槐、柳树、臭椿、国槐、柏树等植物,卤虫、梭鱼、青虾和各种水禽及刺猬、野兔、狐狸等动物。1988年市政府批准为官港森林公园,1990年确定为市直机关义务植树基地。经多年植树造林,栽种百万株树木。
(8)村庄及特色区域风景生态林。乡村生态风景林是90年代中期开始创建的绿化格局。全市已有50多个。如西青区第六埠、上辛口,北辰区王秦庄、韩家墅,蓟县翠屏湖、渔阳古城等生态风景林。已形成以林为主、乔、灌、花、果、草相结合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区域。

☚ (一) 苗圃建设   (三) 经济林建设 ☛
000108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