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近代农村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近代农村经济

(二)近代农村经济

1.新疆建省前后的农村经济。1851年8月6日,沙俄强迫清政府在伊犁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71年沙俄又武装侵占伊犁实行殖民统治,并且不断向整个北疆地区渗透。随着军事入侵,对人民大肆进行掠夺,农村牧区迅速贫困化,田野荒芜,民不聊生,各族群众背井离乡,纷纷逃往他处谋生。这一时期在南疆又发生了浩罕支持下的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以及封建主之间的大混战。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乱,天山南北到处是残垣断壁,水利堙废,河水泛滥,田园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农村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878年清政府出兵平息战乱,1881年收复伊犁,重新统一新疆。
1884年,新疆建省,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复兴措施。首先是废除了伯克制度。伯克是清朝中期建立的地方官制度,他们享有很大特权,占据最好的土地,随意向农民征收“正供”(粮食、布匹等)和徭役,农民纷纷破产,社会矛盾激化。伯克制度的废除,削弱了封建势力,农民获得了部分土地,减轻了部分差徭负担,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是兴修水利,扩耕土地。在南北疆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助民治水”。并招集无地贫困农民,发给种籽,生产工具,让其耕种。收复荒芜的田地,扩大耕地面积。第三是提倡蚕桑业。在南疆各地以及哈密、吐鲁番设立蚕桑局,向当地农民传授栽桑、育蚕、缫丝、织绸等技术,使养蚕与缫丝业重新兴起。由于采取以上措施,这一时期新疆农牧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2.民国时期的农村经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废除了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新疆出现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当局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倡导“开渠垦荒”,对所垦之地,“拨兵屯田”或“招户领垦”,减轻税赋,使农业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但1931—1934年,新疆又发生一系列民族分裂势力叛乱事件,再次陷入战乱之中。此次历经3年的战乱,使刚刚恢复的农村经济再遭破坏。据统计,战乱前全疆有耕地76.23万公顷,到1933年耕地只剩30.96万公顷;牲畜死亡约300万头,全疆剩余牲畜不足400万头。
1934年8月战乱结束,成立了“新疆省设计委员会”,着手经济的恢复和建设。省政府提出“实施农村救济”和“全省总动员努力春耕”的号召,鼓励进行农业投资和建设。设法开垦和恢复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招抚安排难民,借给资金、粮种、耕牛和马匹,鼓励扩大生产,耕地面积又逐步增加,到1942年全疆耕地扩大到112万公顷,牲畜达到1 600万头,农牧业经济日渐恢复,农牧民生活趋于安定。
1942年以后,国民党统治日益腐败,新疆爆发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由于战乱,新疆经济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后虽国民党政府与“三区”革命政府订立了和平协定,成立了联合政府,但战乱给经济带来了损失。

☚ (一)古代农村经济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经济 ☛
000220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