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迅速发展阶段1983—1991年
这一时期, 随着党和国家关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在政府领导下, 抓住有利时机, 积极组织和开拓市场, 使集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市场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1991年底, 全省集贸市场达1 632处, 其中城市715处, 农村917处。这个时期的特点:
❶集贸市场数量迅速增加, 5年间增加了813处,比前5年集市发展速度提高了2倍。
❷专业市场迅速发展, 数量大增, 初步形成了以综合性传统农贸市场为主, 兼有各种专业市场的集贸市场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商品交易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进入市场交易流通的商品范围日益扩大, 促进了专业市场的迅速发展。专业市场由1983年的151处增加到1991年的661处。特别是在发展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方面, 各县(市)充分依托当地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为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❸市场设施不断完善。黑龙江省市场建设水平尤其是农村市场建设水平一直较为落后, 在马路两侧摆摊设点、沿街交易十分普遍。这一时期, 地方较高档的全封闭、楼堂式市场大量涌现, 使集贸市场逐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农副产品与工业品相结合、固定市场与摊区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集贸市场流通网络。
❹集贸市场作用显著增强。1991年全省集市贸易成交额57.41亿元, 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6.3%, 是1983年的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