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贵州土地利用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贵州土地利用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二)贵州土地利用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1. 土地利用的优势。
(1) 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性强,有利于发展综合性农业。从大范围讲,贵州土壤资源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亚热带红壤,过渡到中部的黄壤,再到西北部的山地黄棕壤和棕壤,并相间分布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旱作土; 从小范围来看,一个地区、一个县乃至一个乡、甚至一个村都可能分布多种土壤。这些土壤类型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所处的地貌类型不同,为农业的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省内南部的早菜、亚热带水果丰富了中、北部人民的食品。气候温凉的水城,可就近品尝到发耳的芭蕉。海拔较高的关岭、晴隆可以就近吃到盘江流域的芭蕉和柑桔。这种立体地理特点,是贵州土地利用的一大优势。
贵州省低山、丘陵、盆地相间的基本地貌类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山、水农村景观。山上的林牧场、丘陵的园地、坝子中的水田、一幅综合农业的图画引人入胜。农、林、牧、园的综合发展模式在全省农村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推广,并可获得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2) 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便于发展农工商结合的农村发展模式。贵州的煤、磷、石灰石等贮量大,分布广,铝土矿、锑、锰、硅石、金、汞、大理石等矿产均有广泛分布。这些矿产的开发,有利于农村工矿业的发展,是贵州土地利用的又一大优势。
贵州生物资源丰富,食用动植物、药用动植物、工业用动植物品种和数量都很多,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农工商联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支援轻工业、外贸出口业等具有重要作用。
(3) 土地资源潜力大。贵州省人均土地资源虽较少,但土地资源潜力仍然很大。
贵州可开发的耕地资源已经很少,全省仅有零星分散面积约10万公顷,靠开发这一部分耕地不大可能形成较集中的生产力。但是,贵州当前农业生产水平较落后,农业投入也较低,土地生产力并未完全发挥。据贵州省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提供的资料,全省耕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尚有400万—600万吨。只要加强农业的投入和不断推广农业新技术,粮食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
贵州林地资源较为丰富,有未利用宜林荒山133.33万公顷,便于植树造林; 还有133.97万公顷荒山,砾石含量较高,可发展薪炭林和防护林或封山育林。因此,进一步提高贵州的森林覆盖度,改善贵州生态环境也是大有潜力的。另一方面,贵州林地单产低,活立木蓄积量不多,林业生产潜力也很大。只要在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注意林业技术的推广,注意速生丰产林的建设,林地的生产潜力就能进一步发挥。
贵州牧地面积大,牧草种类多、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年利用时间长,只要进一步加速牧业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牧草质量,牧地生产潜力也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全省尚有100.08万公顷宜牧后备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其中,成片草地有66.67万公顷。因此,待开发利用的牧地面积也是很可观的。
2. 土地利用的问题。
(1) 过度垦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全省垦殖率平均达20.96%,大大高于临近的四川(15.60%)和云南(12.20%)两省。省的中部垦殖率达28.94%,西部高达37.78%。尤其是陡坡开荒,破坏了大片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薄化、石砾化、沙化日趋严重。这不仅严重影响到耕地的质量和数量,而且大面积的滑坡和泥石流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 人口众多,可垦耕地稀少。全省人口近20年来过速增长,1990年已达3229.50万人,人均耕地已降为0. 12公顷;中度和高度适宜级稻田人均仅0.019公顷,中度和高度适宜级旱地,人均仅0.026公顷,粮食问题始终是农业综合发展的一大障碍。全省可垦耕地据1989年多点调查推算仅10万公顷,人均不足0.003公顷。因此,靠新垦耕地来解决粮食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
(3)土地利用水平低,经营粗放。如前所述,贵州耕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为1 200万吨左右(粮食,下同),尚有500万吨的潜力未发挥。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过去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低,农业生产的应变能力差。此外,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少,农技推广速度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林、牧地的利用水平也低。林木砍伐后,恢复很差,现有林地年生长量低。牧地质量差,也有待大力改造。
(4)土地开发利用盲目性大。贵州土地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规划体系的指导和约束。投资无效果或效果不佳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出现刚建好的大片果园又被征作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现象。
3.对策。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是贵州土地利用的根本所在。
(1)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增强农业的应变能力。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是保证城乡人民对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须品的需要的根本措施。增加投入应从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上多方筹措。
(2)大力植树种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垦殖,贵州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当务之急。
(3)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土地生产力。贵州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都很低。因此,改造中低产田土将对提高全省土地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水田整治重点应放在增加排灌能力和提高施肥水平上;旱地整治主要是大搞坡地改梯地和增厚土层。
(4)积极开发非耕地,增强农业的商品率。非耕地的开发应着重在果、菜、药、杂以及工业原料的生产上,这样可以增强农村商品经济的竞争能力,对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5)大力修建农村道路,改善交通闭塞状况。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但贵州农村交通极不发达,每万公顷土地面积上交通用地面积只有750公顷。需要大力修建农村道路,改善农村交通不便状况。
(6)有计划地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集市。乡镇企业和农村集市能改变农村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在农村脱贫致富和活跃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在少占好田、好土的原则下,积极地发展。
(7)加强土地管理,做到不乱占滥用耕地。建议颁布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复垦等方面的管理条例,以保护基本农田和遏制一切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迅速建立全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和开发的管理。

☚ (一)土地开发利用简史   第二节 气候资源 ☛
000127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