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缓慢增长阶段1956—1977年
农业合作化后期,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使得农村生产关系与当时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脱节,1956年和1957年两年农业歉收,农民收入也相应下降,1957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仅为94.3元,比1955年下降了41.7%。“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限制农村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过分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提倡“穷过渡”。因此,社员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甚至集体经济的多种经营和工副业,都受到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为145.1元,仅比1966年增长4.3%,还比1955年低10.3%。1978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为176.3元,比1955年增长9.0%,年均递增仅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