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缓慢增长徘徊阶段
(1957—1977年) 农业合作化和牧区民主改革后期, 由于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影响, 农村牧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实际脱节, 受 “大跃进” 和 “文化大革命” 冲击, 加之60年代初期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影响, 农牧业生产徘徊不前, 农牧民收入基本没有增加。 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 农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2.88亿元下降至1962年的2.36亿元, 农村牧区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由7 814万元减少到5 140万元, 分别下降了18%、34%, 如果考虑三年困难时期物价上涨因素, 农牧民出售产品收入实际下降幅度更大。 1963—1965年调整恢复时期, 全省农业总产值三年累计增长54.8%, 农牧民出售产品收入也相应增长59.8%。 “文化大革命”中, 过分强调以粮为纲, 忽视多种经营, “割尾巴”、“穷过渡”, 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缓慢。 1977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52.2元, 仅比1966年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