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经营
广东兴修的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具有进行综合经营的丰富资源。据统计,全省大小库塘可供养鱼水面积20万公顷;水利工程周边有耕地、宜林山地3. 13万公顷,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49 303座塘库,坝后及渠道跌水约可兴建水电站装机53万千瓦。全省水利系统职工11万人,其中拥有的技术力量与机具设备,也可为社会服务。许多水利工程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可发展旅游事业。但长期以来水利部门只强调社会效益,在工程管理上存在单纯依靠国家补贴过日子,丰富的水土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许多水利管理单位经费难以自给,工程失管失修,设备老化,效益下降,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后,广东水利部门重新调整了水利管理经营思想,贯彻执行“转轨变型,全面服务”的方针,在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水土资源、设备、技术、人才优势,坚持以水为主,发展多种经营。水利综合经营的范围由一般种养业、农副业,发展到城乡供水、小水电开发、建材、建筑、运输,机械设备、化工、食品加工,纺织、塑料制品,采矿冶炼,旅游服务,商业等10多个行业。1992年全省水利系统开展综合经营的企业单位已达3000多个,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水利综合经营总产值达到12. 5亿元,利润1. 3亿元,比1985年增长2倍多,除上缴国家税金2 000多万元外,还提取3 000多元用于工程维修加固配套、促进工程管理。1992年,全省产值超千万元的水利综合经营单位就有50多个,全省80%以上水利工程单位实现经费自给有余,职工收入比1984年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