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派购时期1953—1985年
进入“一五”时期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进行,就业人员增多,社会商品购买力增长很快,许多农副产品供不应求。1953年起,猪肉在大中城市及工矿区的供应开始紧张,加之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后,饲料安排困难,影响了生猪生产,供求矛盾更为突出。1955年,河南省对生猪生产实行了派养派购,并规定生猪只能由国合商业统一收购。在加强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为保证城市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对猪肉、鸡蛋等畜禽产品实行了凭票限量供应的办法。为提高农民交售畜禽产品的积极性,国家及河南省先后拿出数亿公斤的原粮和榨油饼粕供应养猪农民,以满足其对饲料的需求。1960年,受“左”倾错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生猪全面减产,为缓解同农民利益的矛盾,生猪收购采取了加价的政策。在供应上,继续严格实行凭票限量供应,供应量不断减少,一度每个城市居民每月仅供应0.1公斤猪肉。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的结束,生猪生产得到恢复,生猪购销有所好转,但生猪的统派购政策和肉、蛋凭票限量供应政策却一直沿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