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和杜会发展水平
(1)粮食生产。199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万公顷, 总产7.09万吨, 亩产373千克(按占地面积)。其中, 小麦亩产236.74千克, 玉米亩产246.4千克,分别为1978年的1.3倍和1.1倍。
(2) 蔬菜生产。1995年, 全区蔬菜播种面积5 300公顷, 产鲜菜22.7万吨, 分别是1978年的1.7倍、1.7倍和2.6倍。近些年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技术的应用, 使本区上市鲜菜四季不断。
(3)林果生产。1995年, 全区林地面积0.69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20.9%, 比1983年增长14.5个百分点, 农田林网已达1.35万公顷, 1994年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1995年, 各种果园面积达5 590公顷,产各种干鲜果5.4万吨, 分别是1978年的16倍和38倍。
(4)养殖业。1995年, 全区大家畜存栏4 988头,其中奶牛2 220头, 是1978年11倍; 生猪饲养量32 221头; 羊存栏10 574只, 是1978年的1.4倍; 家禽存栏483900只, 是1978年的4倍。养殖业总产值达6 689万元。
(5) 渔业。1995年, 全区养鱼水面273公顷, 是1978年4.2倍, 产量1 800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甲鱼、鳗鱼等名贵品种养殖, 使养鱼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年产值达979万元。
(6) 乡镇企业。1995年, 全区乡镇企业13 852家, 从业人员107 416名, 主要产品13大类, 1 000余种; 固定资产原值24 498万元, 年产值363 724万元, 利税24 336万元, 分别是1978年17倍、205倍和56倍。
(7)农业基本建设。1995年,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 是1978年的4倍; 有效灌溉面积1.03万公顷; 农村用电量5 018万千瓦时, 是1978年1.4倍。
(8)农村商品流通。1995年, 全区共有农贸市场15个; 农副产品商品产值18 688万元, 是1978年的20倍; 农业商品率69%, 比1978年提高49个百分点。
(9)科教文卫事业。1995年, 全区共有农业专业技术干部827人,农村平均43户有一户科技示范户;普通中小学153所, 农村劳动力中93.4%的人达到了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有乡村电影放映机构15个, 区级广播站1个; 西安有线电视台灞桥分台已经设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全区有卫生院10个, 病床495个, 个体诊所401个, 农村初级保健工作通过了西安市验收,计划生育率达98.6%。
(10)农民生活水平。1995年, 全区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16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 487元, 分别是1978年的4.6倍、5.2倍、和3.9倍; 农村人均储蓄1 268元, 人均住房面积18.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