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结构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 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结构 (二) 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值结构由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驱动,经济作物内部的种植结构出现许多变化,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产品趋向优质化。如原来种植面积较大的棉花、络麻等,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值大幅度下降。棉花,1965年播种面积最高,达到113. 3千公顷,产值占种植业十二项生产(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药、杂)产值的9.9%;到1984年播种面积仍有104.8千公顷,产值比重还占6. 0%;而到1992年,播种面积下降到71.1千公顷,产值比重只占2.3%,与1965年相比,下降了7. 6个百分点。络麻,过去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26. 7千公顷左右,产值比重占1. 2%—1.4%,1985年还一度发展到38.1千公顷,产值比重上升到1.8%,而到1992年,面积下降到19. 1千公顷,产值比重降到0. 7%。而菜、果、茶等生产则呈上升趋势,产品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产值比重大幅度上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蔬菜和水果,1992年面积分别达到250千公顷和216千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加97.2%和357.3%,占种植业十二项生产产值的比重,蔬菜达到15.4%,水果达到7.7%,分别上升了8.2和6.9个百分点。茶叶,虽然面积1992年比1978年略有减少(1992年为151. 7千公顷,1978年为 159.9千公顷),但由于单产提高,特别是名优茶的开发,茶叶产值占种植业十二项生产产值的比重,从 1978年的 2.9%,上升到1992年的4. 5 %,上升了1. 6个百分点 (表3-1-10)。 表3-1-10 种植业十二项生产产值和结构变化 单位: 亿元、%
(续)
注:桑产值指桑叶产值,蚕茧产值划入牧业。 经济作物品种结构的调整,品质的优化,提高了经济效益,使产值大幅度上升,导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重发生变化。1978年,粮、经作物产值之比为73.5:26.5,到1992年变为57:43,经济作物的产值比重提高了16.5个百分点,粮经结构基本合理(表3-1-11)。 表3-1-11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构成 单位:%
☚ (一) 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结构 第二节 种植业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