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稳定专业学科,培植优势学科
60年代中期以前,全省农业科研力量不断增强,专业学科建设比较稳定齐全,有的逐步形成优势学科。因此,在育种、栽培、土壤、植保、兽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大批适用科研成果。“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科研机构撤并和下放,专业学科建设中断,农业科研出现断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科研机构和专业学科建设得到恢复,并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省级农业科研部门,新增加了生物遗传生理、农业现代化、食品饲料、农业生态、技术经济、发展战略、系统工程、遥感、计算机、辐射保鲜、情报信息、科技培训等专业所、室。原来按行政区设立的地区农业科研机构,改为按农业区设所。在充实主要农作物专业研究的同时,又新增设了畜禽、花卉、蔬菜、果树和特种经济动植物专业研究。全省建成了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门类比较齐全、分工比较合理的农业科研体系。经过较长时期的恢复和稳定建设,在育种、栽培、土肥、植保、畜禽疫病防治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优势学科专业,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如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的小麦、水稻研究,徐州地区农科所的棉花、甘薯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