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种稻改良盐碱涝洼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种稻改良盐碱涝洼地

(二)种稻改良盐碱涝洼地

山东省自1958年开始对有水源的盐碱涝洼地试种水稻,先后兴办了沂沭河下游的临(沂)、郯(城)、苍(山),沿黄及南四湖滨湖等大面积稻改工程。
1. 临郯苍平原稻改。临郯苍平原有易涝耕地面积200余万亩,其中包括临沂县的八大湖,苍山县的八大洼、青竹湖、糖稀湖、弧山湖,郯城县的采莲湖、大埠湖、万亩湖等湖泊。郯城县于1957年春修建了马头引沂总干渠,为采莲湖提供了良好水源,1958年试种水稻90亩,获得平均亩产150公斤的好收成。采莲湖试种水稻成功,为利用种稻改良盐碱洼地提供了经验。1959年临沂地区利用涝洼地种稻2万亩,亩产年均在200公斤以上。同时,临沂地区还在临沂县塘崖建立水稻试验站,开展利用种稻改良盐碱涝洼地的试验研究。特别是自1958年以来,在沂沭河上游建成的30座大中型水库和24处引河工程,为临郯苍洼涝地改种水稻提供了比较充实的水源,到1965年,稻改面积发展到120万亩。同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愚公——评临沂地区改造自然的成功经验》的社论,肯定了临沂地区涝洼地实施稻改的做法和经验。进入70年代,由于降水偏少,连年干旱,造成水源不足,加上其它原因,稻改面积有较大下降,但一直稳定在70万亩左右,亩产300—500公斤。昔日低而不稳的涝洼地,变成了今日的粮仓。
2. 沿黄涝洼盐碱地稻改。1958年,山东省沿黄地区试行涝洼盐碱地改种水稻,取得成功。同年,打渔张引黄灌区建成,在灌区内的涝洼盐碱地上改种水稻17万亩,也取得亩产200公斤的好成绩。沿黄河涝洼地稻改面积发展很快。但是,由于稻田比较分散,灌排工程配套没有跟上,造成稻田周围地下水位抬高,导致了土壤盐碱化加重。稻田育苗插秧大量用水在4—6月,适逢枯水季节,加之1960年黄河入境水量少,不能满足沿黄稻田需要,发展稻改遇到困难。随着1962年停止引黄,沿黄稻改处于低潮。
停止引黄后,不仅没有减轻沿黄涝洼盐碱灾害,反而由于水源缺乏制约了沿黄农业发展。如齐河县沿黄河长83公里、宽3公里的范围内,仍是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为抗旱救灾,1963年利用南坦虹吸灌区,在旧县城北关开辟稻田500亩,获得亩产250公斤的好收成。1964年齐河县把这一做法在全县5个沿黄公社推广其他沿黄县也仿效,全省沿黄地区改种水稻11.8万亩。济南市西郊沿黄河与小清河间的涝洼盐碱地带改种水稻1.8万亩,农民人均口粮达到245公斤。1965年2月,省水利厅、农业厅、黄河河务局联合召开的沿黄地区稻改现场会上,根据沿黄水源、资金等情况,落实当年稻改25.3万亩,而实际完成35.7万亩。由于水源不足和工程配套的制约,60年代后期,全省沿黄稻改面积一直稳定在40万亩左右。
70年代,为改变鲁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改造涝洼盐碱地,先后从鲁南及南四湖滨湖稻改区抽调地、县部分领导干部,到鲁西北地区工作,利用他们工作经验,掀起新的稻改热潮。1972年,菏泽、德州计划在沿黄各县稻改二三百万亩,实际仅种稻七八十万亩。1975—1979年,由于连年干旱,水源严重不足,全省沿黄稻改面积下降到30万亩。
进入80年代,东营市胜利引黄灌区,一方面为油田供水,一方面发展稻田,并建提水站和多座水库,这样保证了在黄河断流时,也能为稻田供水,稻改面积达10万亩。1985年以后,沿黄县的稻改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有些县已不再种水稻,沿黄稻区主要集中在济南市郊区、济阳县、博兴县和东营市的一些县区,每年的种稻面积相对稳定在40—50万亩,一般亩产300—400公斤,实行麦稻轮作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3. 南四湖滨湖区稻改。南四湖(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微山湖)滨湖地区地势较低且平坦,常受湖水顶托,水不能自然流入湖内,形成大面积涝渍灾害。滨湖涝洼范围包括鱼台县全部,以及济宁市郊区、嘉祥、金乡、微山、邹县等县(区)的部分土地,总面积为300万亩,严重影响着该地区农业发展。1964年,济宁专署开始在滨湖地区进行“圈围建站”和“改种水稻”的治涝稻改工作。主要工程是: 开挖深沟河网,建机电排灌站,涝洼地圈围封闭,配套灌排渠系,改旱田为水田。治理后,在遇涝时将圈围内的渍涝水,利用机电排灌站提排入河湖,遇旱时又可提河湖水灌溉稻田。第一年种稻13.6万亩,亩产72.8公斤。1965年,滨湖地区的稻改面积达到97万亩,获得平均亩产200公斤的好收成。由于种稻受水源影响比较大,因而各个年份稻改面积有很大的变化;1967年稻改面积为18.8万亩,1972年增加到124万亩,1976年降为98万亩。至1985年,共兴建机电排灌站1 326处,开挖修筑排灌沟渠24万条、总长22万公里,兴建各类排灌渠系建筑物21.6万座,控制排灌面积239万亩,稻改面积66.6万亩,年平均亩产398公斤。

☚ (一)田间排水除涝改碱   (三)引黄放淤改碱 ☛
000175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