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特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 特点 (二) 特点(1) 集体投入形成制度, 并不断完善。农业自实行合作化以后, 随即建立提留集体积累制度, 至人民公社时期,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规。在60年代中共中央制定的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草案) 明确规定生产大队、生产队每年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上海市规定提取的公积金一般占总收入的5%~8%, 用于农业投入。郊区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执行, 即使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未中断。粉碎 “四人帮”后,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指引下, 进一步加强农业, 重视投入, 上海市人民政府又规定提取以工补农金、恢复劳动积累等政策。由于集体提留的法规比较完善,并能坚持执行, 因而集体提留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如1958年以前只有生产队一级提留, 到1965年发展为生产队、生产大队两级提留, 提留总额8 098万元, 比1957年增加1.85倍; 到1974年发展为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提留, 提留总额达12 395万元, 比1957年增加3.37倍。随着乡、村、队三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集体提留逐年增加, 这就为增强农业投入提供了可靠的来源。 ☚ (一) 发展历程 (三) 主要成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