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消费质量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改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消费质量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改变

(二)消费质量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生活消费在首先满足低水平数量温饱的基础上逐步向较高水平的改善质量的温饱生活迈进,多数农民在追求优化消费质量时,逐步改变了传统性消费观念,各种生活物品的消费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质化、高档化趋向。
1.食物消费质量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1978年以前,以主食吃饱为主是农民食品消费的基本特征,1978年以后,食品消费在吃饱的基础上向吃好转化已成为普遍现象。1993年农民平均每人用于食品的支出达到341.78元,比1978年增加了272. 38元,增长3. 9倍,其中主食消费细粮占粮食消费量的比重由1979年的82.6%上升为1993年的88.8%,大部分农民家庭餐餐都是白面、大米,昔日当餐的土豆、玉米、高粱大部分已转作他用。与此同时,人均副食支出占食品支出的份额则由1979年的22. 6%上升到1993年的34.8%,农民消费的食品数量,1993年比1978年明显增加,平均每人细粮增加46. 6公斤,增长24.8%;食用油增加3. 9公斤,增长1. 5倍;肉类增加2.8公斤,增长56.5%;蛋类增加0.8公斤,增长2. 5倍;食糖增加0. 9公斤,增长1. 6倍;酒类增加0.7公斤,增长2. 6倍,同时食品消费的品种不断增加,各种调味品,干鲜果品,牛羊奶和奶制品以及各种饮料也已进入农家,日益成为农民家庭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食品。
由于食品质量提高,农民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相应增加,热量摄入已由营养缺乏的不协调状况变化到基本满足人体需要标准,人均每日摄入的热量由1978年的7 599.0千焦耳上升到1993年的10 366.5千焦耳;热量中,来源于淀粉食物的比重下降,来源于肉类产品、禽蛋产品等高蛋白食物及其他精制食品的比重上升,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消费量,见表7-4-2。
2.衣着消费趋于成衣化、中高档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衣着消费的突出变化:
❶消费棉布转向


表7-4-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食品消费量


单位:公斤

名 称19781980198519901993
粮 食208.41225.86261.07256.72264.51
其中:细粮 127.63229.45231.56234.76
蔬 菜
食 油
肉 类
家 禽
88.49
2.48
5.53
75.91
2.52
3.67
0.22
102.99
4.66
7.25
0.29
85.92
5.6
8.82
0.34
70.97
6.56
7.65
0.71
蛋 类
食 糖
0.31
0.43
0.26
0.39
0.70
0.32
1.12
1.29
0.69
1.22
1.74
0.87
1.11
1.44
0.94
化纤布为主;
❷由自己缝制向购买成衣发展,且趋于高档化。
1993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55.16元,比1978年增加43.46元,增长3.7倍;1993年,人均购买棉布仅0.71米,比1978年的6.1米减少5.39米;人均购买化纤布1.87米,比1979年的0.93米增加0.94米,增长1.1倍。此外,呢绒、绸缎、皮鞋、胶鞋等均比197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穿着打扮趋于城市化,购买成衣增多,1993年,农民人均购买成衣服装比1978年增加1倍多;从购买的品种来看,农民人均购买的棉布服装减少,而购买的化纤、呢绒、绸缎服装成倍增长,并且款式趋于新颖,质量向中高档发展,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更加追求服装的成衣化、高档化。
3.住房条件改善,质量提高。历经16年改革,农村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是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在满足了基本生存温饱后兴起了持续多年不衰的建房热潮。1993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80.16元,比1978年高出14.1倍,住房面积扩大,平均每户年末使用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43.1平方米增加到1993年的83.5平方米,增长93.7%。在新建房屋面积增加的同时,房屋质量也不断提高,1993年农民生活用房面积中,砖木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已占19.5%,平均每间新建房屋的价值达到1 985.3元,比1980年增加1 853.8元,增长14.1倍,率先富裕起来的乡、镇及市郊农民,已纷纷盖起了楼房,还在室内安装了土暖气设备和卫生设施,不仅结构坚固,宽敞明亮,而且外形美观,内饰漂亮,使居住条件更加舒适。
4.家庭设备、用品和文教用品等显著增加,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多。宁夏农村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直到1978年,农民生活基本上还是以自给性消费为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的货币收入大幅度提高,购买力也随之大为增强,农民生活消费品中高档耐用消费品份额逐渐上升,已成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又一重要标志。1978—1993年,全自治区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及文教用品和服务类支出就增加了124.53元,增长了29倍,用品支出趋于高档化,购买数量成倍增加。其中:自行车、缝纫机、钟表、收音机等老四件已基本饱和,成为农民生活中平常的东西;新的家用电器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入农家。1993年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76台,其中彩色电视机31台;电风扇11台,洗衣机25台,收录机34台,一些农户还购买了录像机、照相机、电冰箱等高档耐用物品,历年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见表7-4-3。
☚ (一)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明显优化   (三)农民生活消费逐步商品化 ☛
000288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