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洪庙镇
洪庙镇地处奉贤县东部,1986年经市政府批准,由三个乡划出部分村,组建而成。1994年,撤乡建镇,下辖11个行政村。镇域面积20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镇域人口1.4万人,镇区人口1.2万人。
洪庙镇的建设,不依靠国家投资,自筹资金,在蛙声一片的绿色田野上,经过11年的努力,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洪庙镇利用农民集资建镇,开辟了一条农村集镇建设的新路。
1.集镇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洪庙镇从建镇起就十分重视集镇的规划,邀请同济大学、市城建局的专家共同参与集镇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反复研究,集思广益,力求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洪庙镇经济发展和区位特点,洪庙镇的发展方向是:依托旅游业、房地产业、商贸业、仓储运输业等第三产业,以“商贸走廊”、旅游服务为特色,大力建设“休闲式”现代化集镇,集镇建设同旅游开发相映成辉,成为上海郊区颇具影响的新兴旅游度假城。洪庙镇规划分成四大区域,即住宅区、旅游度假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林区。
2.集镇建设。洪庙镇是1986年新组建的,当时一无国家拨款,二无集体资金补贴。为此,洪庙镇采取干部带头、组织农民自筹资金的办法进行集镇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洪庙镇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分配和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做到建成一片,见效一片。通过集中建房,既节约了建房用地,还可将农民旧宅基地还耕,估算可节约土地173.33公顷。
在投资上,除发动农民集资建镇外,采取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起了集体、企业、个人和内外资在内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依靠进镇农民集资建住房、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建产业项目,吸引各方资金参与集镇的建设开发。
1996年以来,建造了近25万平方米的住宅房;修筑了8万多平方米的镇区白色道路,并铺上彩色人行道板,安装了彩灯、路灯、交通标志及卫生设施;新增了1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使全镇绿化率达到43%;新建了深井水厂,日供水能力可供3万人饮用;兴建了可供20万人用的液化气灌装站;改建了程控电话设施,使全镇达到了电话镇的标准。
3.户籍制度改革。集镇发展需要吸纳农民进镇定居以聚人流,发挥集镇的规模效益,这就必须对现行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洪庙镇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成效显著,至今已给近千户进镇农民办理了农转非手续。为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省市技术人才和投资者,来镇购置商品房和投资工商项目,洪庙镇在户籍制度方面作了多项改革,主要有:
❶凡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带有项目或产品,有一定开发价值并经镇政府认可的;
❷外省市单位或个人购买新建内销房面积80平方米左右的;
❸外省市单位和个人来镇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投资人民币2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或开业的。以上几类人员在交纳一定的小城镇配套基金后,可申报1个蓝印户口。对取得蓝印户口满一年的,本人可转为小城镇户口,同时其配偶和1名未成年子女可申办蓝印户口。
到1997年,洪庙镇已吸引外省市人员来镇落户的达400多户,洪庙因此也被国家列为综合改革试点镇。
4.集镇管理。为了加强集镇管理,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为集镇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洪庙镇专门建立了绿化养护、市容监察队,负责环境绿化养护,依法治理乱搭建、乱设摊、乱张贴的行为,维护镇容镇貌;扩大了市政、环卫队伍;还发动进镇农民积极参与新风户、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使进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习惯有了很大提高。
1996年,洪庙镇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一个一级卫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