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资源利用现状
黑龙江省江河、湖泊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844.3万千瓦, 可以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为612.3万千瓦, 居全国第13位。水能资源最丰富地区是黑龙江干流区, 占65.5%; 其次为松花江干流区, 占26.1%。牡丹江水能资源比较理想, 流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江长726公里, 可利用落差333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52万千瓦, 可开发装机容量107万千瓦。
黑龙江省水电建设始于1942年建的镜泊水电站,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兴建一批小水电站, 到1980年有小水电站91处, 装机容量31 398千瓦。1981—1985年小水电站大部分和国家电网联网运行, 淘汰了一批装机容量小和出力小的水电站, 又建了一批装机容量较大的水电站, 到1990年全省有小水电站57处, 总装机容量66 460千瓦, 年发电量2.24亿千瓦时。全省最大的镜泊湖水电站也将装机容量由3.6万千瓦增至9.6万千瓦, 全省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25万千瓦,年发电量5.24亿千瓦时。其中乡村办小水电站, 也在调整中巩固发展。“八五”期间, 开工建设了象山、团结、宝山、威虎山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水电站, 扩机改造了小河里、楼山、永久等小水电站。五年共投资2.6亿元, 新增水电装机6 735千瓦, 在建水电装机容量53 285千瓦。1995年农村自办小水电站保有数22处, 装机容量14 000千瓦, 发电量3 890.4万千瓦·时。在农业灌溉方面, 1949年全黑龙江地区仅有灌溉面积12.4万公顷, 到1995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09.5万公顷, 为1949年的8.8倍。建设各类灌区11 253处, 其中万亩 (666.7公顷) 以上灌区310处, 有效灌溉面积45.2万公顷。打机电井6.9万眼,机电井灌溉面积39.4万公顷。全省机电排灌面积达到113.7万公顷。以水治碱面积19.1万公顷, 占盐碱地面积56.7万公顷的33.7%。坐水点灌能力由1990年的114.5万公顷, 1995年提高到200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