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一直十分重视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大搞农田林网化和河滩、海滩防护林,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农田,保障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安全。41年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每年植树造林都在100多万亩、四旁植树2亿多株,1985年最多达185万亩、2.5亿多株。截止1990年,全省有林面积已达2 769.4万亩,占宜林面积的66.4%,其中用材林430.5万亩,经济林1 318.3万亩,防护林982.9万亩,薪炭林24.1万亩,另有四旁植树7.2亿株,林木覆盖率已达16.8%。全省经过40多年的绿化,对改善农业环境起了积极的作用:
❶调节气候。据鄄城县4年观测,林粮间作和空旷地对照,早春风速降低42%—55%,水面蒸发减少44%—50%,空气湿度增高9%—29%,土壤含水量大24%;在5、6月间,一般能降低风速42%—55%,水面蒸发减少44%—50%,空气湿度高20%—29%,土壤含水量大24%,干热风天气气温平均低0.4%—1.2%。在8年生桐粮间作地,小麦平均增产28.74%,春玉米增产32.34%,谷子增产20%;
❷涵养水源。据在崂山、泰山郁闭度0.7的森林里观测,森林可减少全部径流的30%—60%,在降水60毫米以下时,大部分降水都能渗入地下,不产生径流,避免形成洪水泛滥;
❸防止水土流失。据测定,无论小流域或大流域,森林阻拦泥沙量可达79%,在泰山、蒙山松栎混交林可减少含沙量92.5%;
❹防止风沙。据烟台林科所等单位研究,在林带背风面的20倍高度范围内,可降低风速17%—56%,4—6月份平均降低风速29%,7—9月份平均降低风速43%。省林科所研究,在林带背面20倍树高处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25%—35%,其最大防护范围可达树高30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