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果树生产
1.果树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前,京郊只有各种果树2.2万公顷、670万株,除城区周围有少数鲜果果园外,主要分布在山区,以核桃、板栗、柿子为主,管理粗放,品质低劣,年产量仅2 000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初,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设立园艺科,1953年成立五里坨果树指导站,主要是总结群众经验,传授科学技术,开展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当时严重为害的“二黑一杵”(即核桃举肢蛾、梨黑星病和柿子圆斑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和推广了有效防治措施,使一些老果树得以恢复和发展。
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果树发展较快。1956—1965年,利用丘陵、荒滩和荒地,陆续建立以鲜果为主的一批果园,其中66.7公顷以上的19处;33.4公顷以上的16处,3.3~6.7公顷的较为普遍。如1958年开始在南口石砾滩上兴建南口农场,市委、市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劳动,艰苦创业,在荒滩上取沙挖石,坑深、宽1米见方,客土填坑,修渠打井,到1960年建成553公顷果园,成为郊区鲜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文革”期间果品生产处于停滞状况,但50年代后期建立的果园,陆续进入结果期,到1976年果品总产达到8000万公斤。1978年后,由于贯彻“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方针,果品生产发展很快,到“七五”期间建立2.7万公顷标准较高的果园。进入“八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工作,先后制定了《京郊边远山区乡村十年致富工程纲要》、《京郊边远山区“四四”奔小康攻坚计划》、《山区百万亩果树发展工程》等一系列部署,果树生产发展迅速,7个山区、半山区县发展和更新改造各种果树3.7万公顷,同时,市政府先后在8个区县、54个乡、187个村抓了苹果、梨、桃、樱桃、猕猴桃、油桃、板栗、仁用杏等13项重点示范工程,总面积达1.6万公顷。
为发展山区经济,利用山区优势,以小流域为单位,即林、果、牧等综合治理。在7个山区县的74个乡镇431个村开发经济沟406条,在8.8万公顷流域内,已治理3.05万公顷,种植各种果树1.95万公顷。
根据市林业局进行的“八五”森林二类资源调查资料,至1995年,京郊果树面积已达12.8万公顷见表3-3-1。果品总产量46.7万吨。京郊果品生产情况见表3-3-2和表3-3-3。
2.果树基地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除加强原产区果树管理外,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实行果树“上山下滩”,不断扩大果品基地建设。1995年全郊区66.7公顷以上的果园达191处;33.4~66.7公顷的408处;6.7~33.4公顷的5 428处;6.7公顷以下的4 390处。平谷县过去基本不产商品桃,在短短的10年中,发展桃树6 667公顷,品种近400个,年产桃1.5亿多公斤。从6月上旬开始,直到国庆节在将近4个多月的时间,都有鲜桃上市,客商云集,有的大桃出口国外,成为全国第一产桃县。大兴县梨树栽培历史悠久,原有梨树不足667公顷,从60年代后期结合沙荒治理到1995年鸭梨面积已达3 667公顷,总产量达4 968.9万公斤。
表3-3-1 1995年郊区果树面积、株数统计表
单位:公顷、万株
树 种 | 总株数 | 面 积 | 株 数 | 散生株数 |
合 计 | 6 461.2 | 127 907 | 5 819.3 | 641.9 |
1.干果 | 1 898 | 48 335 | 1 842.6 | 55.4 |
其中: 核桃 | 97.3 | 5 013 | 97.3 | — |
板栗 | 720.6 | 25 076 | 665.2 | 55.4 |
仁用杏 | 1 080.1 | 18 246 | 1 080.1 | — |
2.鲜果 其中: 苹果 梨 桃 葡萄 柿子 红果 杂果 | 4 563.2 1 819.9 425.8 799.3 288.1 307.4 275.7 647 | 79 572 31 220 11 249 15 802 1 255 9 821 4 064 6 161 | 3 976.7 1 779.7 392.9 787.9 281.8 258.9 205.9 269.6 | 586.5 40.2 32.9 11.4 6.3 48.5 69.8 377.4 |
注:此表数字来自市林业局“八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表3-3-2 京郊历年干鲜果生产情况
单位:吨
年 份 | 合 计 | 鲜 果 | 苹 果 | 梨 | 干 果 | 板 栗 | 核 桃 |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 43 330 48 354 24 344 30 435 43 398 53 345 55 450 78 019 52 701 48 700 89 656 95 721 110 138 110 583 116 458 | 34 107 39 690 17 713 24 399 37 801 46 455 41 296 68 071 45 156 44 267 82 519 88 586 99 352 95 815 104 501 | 68 161 39 117 54 103 63 189 303 135 327 473 467 | 7 216 13 087 2 221 5 731 8 687 3 791 8 828 15 372 9 715 12 067 18 501 18 711 22 102 | 9 223 8 664 6 631 6 036 5 597 6 890 14 154 9 948 7 545 4 433 7 137 7 135 10 786 14 768 11 957 | 1 298 1 541 2 430 2 680 1 166 2 21 1 2 61 1 2 114 2 383 1 671 2 054 2 838 3 628 | 2 215 2 683 2 849 2 128 2 276 1 856 4 506 3 061 3 684 1 702 2 563 1 894 4 399 |
(续)年 份 | 合 计 | 鲜 果 | 苹 果 | 梨 | 干 果 | 板 栗 | 核 桃 |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 105 382 123 709 129 166 102 083 115 752 136 309 115 483 163 506 150 633 156 009 133 055 175 293 157 783 159 139 156 159 138 200 181 799 201 630 188 632 186 561 224 920 237 862 267 128 | 95 029 107 841 116 890 91 014 105 433 125 203 103 867 147 956 140 830 146 520 121 524 165 017 152 098 148 609 147 954 130 960 169 517 189 796 178 637 174 899 214 930 225 353 256 589 | 2 346 1 782 5 124 6 473 7 809 12 036 13 614 20 359 23 306 36 668 29 941 47 935 40 973 45 610 40 961 37 503 46 629 44 356 50 741 49 331 63 070 65 333 69 730 | 21 049 22 005 38 236 15 598 27 153 43 696 21 474 38 469 37 019 30 735 30 440 36 814 39 457 31 278 47 344 40 947 44 286 54 164 44 968 44 517 48 860 57 720 63 690 | 10 353 15 868 12 276 11 069 10 319 11 106 11 616 15 550 9 803 9 489 11 531 10 276 5 685 10 530 8 205 7 240 12 282 11 834 9 995 11 662 9 990 12 509 10 539 | 2 915 4 952 2 164 4 487 3 725 1 977 2 642 3 992 2 737 2 754 1 567 3 109 1 093 1 895 1 588 1 846 4 185 3 702 3 531 4 111 4 310 4 309 3 162 | 3 957 4 682 4 622 3 824 2 767 4 772 4 501 7 926 4 116 5 127 6 560 5 554 3 389 6 605 5 075 3 661 6 273 5 822 3 959 5 703 3 710 6 023 4 049 |
|
表3-3-3 “八五”期间干鲜果品、花椒总产量情况
单位:吨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5年为 1990年% |
一、干鲜果合计 1.鲜果小计 其中: 苹果 梨 桃 杏 柿子 葡萄 红果 2.干果小计 其中: 核桃 | 276 100 263 837 74 125 59 310 72 227 6 088 26 034 12 829 6 545 12 263 4 606 | 292 920 278 423 74 594 68 091 78 986 7 094 21 935 12 784 7 793 14 497 5 551 | 340 078 328 720 91 379 67 881 106 860 5 540 27 868 12 986 8 893 11 358 4 461 | 395 507 379 416 106 583 76 249 124 673 6 478 28 894 14 034 12 293 16 091 5 517 | 487 971 471 974 125 635 107 161 149 824 6 625 33 751 15 911 17 514 15 997 6 130 | 467 704 452 400 133 728 92 399 146 630 5 541 33 157 14 542 16 188 15 304 6 188 | 169.4 171.5 180.4 155.8 203.0 91.0 127.4 113.4 247.3 124.8 134.4 |
(续)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5年为 1990年% | 板栗 杏核 二、花椒 三、果园面积 (公顷) | 5 231 1 940 448 47 534 | 6 480 1 938 260 49 882 | 5 340 1 063 408 50 718 | 5 953 3 947 323 52 112 | 6 779 2 491 341 26 132 | 6 440 2 011 311 59 833 | 123.1 103.7 69.4 125.9 |
|
门头沟区盛产核桃,以灵水村为优,皮薄、个大、质优。1985年建立核桃试验站,进行良种推广工作。现有核桃近22万株,产量达57.4万公斤。
延庆县有仁用杏5 733公顷,总产达100万公斤。1981年开始以大庄科乡和辛庄堡村为杏树基地,在市林果研究所的协助下,辛庄堡栽植大扁杏133公顷,近130个品种,成为华北地区品种最多的良种基地。
怀柔县板栗发展到9 867公顷,约占全县果树总面积的32.5%。进入80年代以来,选择“燕红”、“燕丰”等优良品种,老树高接换优、新植优苗以及集约经营等综合管理,产量逐步增加,年产量达400万公斤,并出口国外,约占全市板栗出口量的70%左右。
红富士苹果从80年代开始引种以后,发展较快。到1995年,面积已达1.1万公顷,总产达2 500万公斤。其中平谷县栽植面积已超过2 000公顷,顺义、昌平、怀柔三县栽植面积都在1 333公顷以上,房山、密云、通县、大兴等县栽植面积均超过666公顷。
3.果树品种更新。1949年以前,京郊果树品种较少,以农家品种居多,而且杂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果树事业的发展,各级科技工作者通过选、育、引等多种方式,不断更新成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50年代,主要恢复和发展郊区原有的农家品种和新中国成立前从国外引入的品种。以桃为例,当时主要栽培的农家品种有五月鲜、三月鲜扁干、大叶白、鹰咀等;从国外引进的有大久保、桔早生、离核水蜜、小林等。苹果的农家品种以绵苹果、槟子、沙果为主;国外引进的有红玉、金冠、国光、伏花皮等,但为数很少。葡萄的农家品种有龙眼、红鸡心、牛奶等;引进的品种以玫瑰香为主。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原来引进的和新引进的优良品种占据着发展优势。桃树中的大久保、岗山白、晚黄金成为主栽品种,而农家品种只有五月鲜一个品种在扩大,其他农家品种则逐步减少。苹果则以红星、金冠、国光、祝光为主栽品种。葡萄则以玫瑰香为优势,从保加利亚引进的7个葡萄新品种,经过试种保留了保尔加尔品种。
70年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果林研究所新育成定名的早香玉、麦香、庆丰、京红等早熟品种桃,北京市民政局东北义园果园选育的燕红、秋香、七月红、秋红等大果型早、中、晚熟桃以及密云县育成的迎霜等晚熟桃,在京郊扩大栽植。苹果增加了伏红、伏锦等早熟品种和富士、王林等晚熟品种。新引进的先锋、巨锋、黑奥林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培育的京超等大粒葡萄品种,在京郊开始发展。在此阶段,北京市果林研究所选育的燕红、燕丰两个板栗优种,从1976年开始在各栗产区推广,进行高接换优。
80年代以来,从日本引进的着色系红富士苹果发展很快,成为新建苹果园的主要品种,占苹果总面积的35.2%。巨锋、先锋、黑奥林、红瑞宝等大粒葡萄优种,得到扩大栽培。朝阳区和大兴县新引进的沙别拉维、白翼、红玫瑰等酿造品种葡萄,也扩大种植。板栗除燕红、燕丰以外,又选定了燕昌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
4.种植技术改进。随着果品生产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主要的是:
(1)改进果树种植方式。过去京郊果树多为大冠稀植,现改为矮化密植为主,重点推广了优种、矮化、无毒栽培技术。
(2)实行抗旱保墒。山区果树采用“一树一库”,即扩大树盘和松土面积,垒唇扶堰、填土,压绿肥等措施,增加蓄水量。平原果树实行塑料薄膜和麦秸等地面覆盖保墒。仅昌平县每年推广覆盖技术达万亩以上。
(3)果园塑料管道喷药技术,在平原果园采用较为普遍,替代以往传统的喷药方法,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防治及时,提高好果率。
(4)果树采用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实套袋,以及生长素、化学除草、生物药剂、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为京郊多数果园所采用,有力促进了果树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