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明确发展水产业的指导思想,促进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明确发展水产业的指导思想,促进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二)明确发展水产业的指导思想,促进渔业生产全面发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渔业经济的发展变化, 省水产主管部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水产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于1984年末提出了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业务工作指导思想。
1.发展专业户和家庭渔场为重点的群众养鱼。坚持以群众渔业为主, 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 协调发展, 积极扶持和鼓励发展养鱼专业户和家庭养鱼户, 推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1980年, 全省水产品产量20 172吨,群众渔业产量占60.5%,其中集体渔业产量占55.3%,个体渔业产量占5.2%;养殖产量8 953吨,群众养鱼产量占48.9%,其中集体养鱼产量占46.8%,个体养鱼产量仅占2.1%。1995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52 900吨,群众渔业产量占80.8%,其中集体渔业产量占40.2%,个体渔业产量上升到40.6%;养殖产量达200 688吨,群众养鱼产量占81.76%,其中集体养鱼产量占40.67%,个体养鱼产量41.09%(见表5-5-10)。从1980—1995年群众渔业产量年均递增20.7%,其中集体年均递增15.9%,个体年递增35.4%;群众养殖产量年递增27.32%,其中集体年递增21.84%,个体年递增49.9%。群众渔业,尤其是个体渔业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是因为他们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进行活动,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蕴藏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国营渔业也稳步发展,充分发挥了其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起到了骨干、示范作用。
在经营形式上, 无论是群众渔业, 还是国营渔业, 都坚持深化改革。1982—1995年, 各地的乡(镇)、村合作经济组织, 不断加强对渔业“统” 的功能; 逐步取消仗权承包、人情承包, 实行招标承包、风险抵押; 完善承包合同内容,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改造水面和发展精养的条款; 延长承包期, 克服短期行为; 完善渔场、鱼种场的承包责任制, 普遍推行场长负责制, 全员承包, 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国营渔业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 打破了 “大锅饭”,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发展。

表5-5-10 水产品产量及构成

单位: 吨

项 目1980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
水产品总产量
其中: 养殖
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
鱼 类
1.国营渔业
其中: 养殖
2.集体渔业
其中: 养殖
3.个体渔业
其中: 养殖
4.其 他
20 172
8 953
44.38
20 122
7 974
4 579
11 154
4 193
1 094
191
66 389
38 205
57.55
65 527
18 791
14 389
25 483
18 050
22 115
5 766
84 274
53 541
63.53
81 655
22 718
17 538
42 034
26 753
19 522
9 250
101 533
69 461
68.41
99 727
25 222
19 691
49 761
34 073
26 550
15 697
122 101
83 161
68.11
120 303
25 852
19 710
62 293
42 317
33 847
21 027
109
139 057
90 914
65.38
138 188
36 542
22 286
63 962
41 769
38 553
26 859
147 869
99 929
67.58
146 916
37 556
23 762
67 129
46 971
43 184
29 196
项 目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
水产品总产量
其中: 养殖
163 812
107 408
178 467
129 711
189 452
141 569
208 922
157 600
252 900
200 688
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
(%)
65.5772.6874.7375.4379.35
鱼 类
1.国营渔业
其中: 养殖
2.集体渔业
其中: 养殖
3.个体渔业
其中: 养殖
4.其 他
163 001
41 136
26 524
70 958
46 802
52 078
34 082
177 856
39 784
27 672
75 522
55 409
63 161
46 630
188 672
38 813
27 332
76 119
55 939
74 520
58 298
207 812
41 233
29 312
85 756
65 793
81 933
62 495
251 536
48 553
36 603
101 701
81 215
102 646
82 870

2.充分利用池塘、小水面养鱼。池塘和小水面便于实行精养,进行集约经营,产量高,效益好,发展快,已成为黑龙江省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池塘、小水面从1980年近1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7.9万公顷,15年间年递增14.77%。池塘、小水面养殖产量从1979年3 153吨,提高到1995年141 763吨,增长43.96倍, 16年间年递增26.85%, 产量比重已由1979年37.6%上升到1995年的70.64%。
黑龙江省万亩以上大型水面共103处, 25.2万公顷; 万亩以下千亩以上中型水面468处, 8.73万公顷, 两项占现有可养鱼水面的61.1%, 在渔业发展中有很大潜力。各地在开发建设池塘、小水面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大中水面资源, 通过移植调整鱼类种群结构, 投放夏花增殖保护资源, 分段围栏梯级养殖、湖库湾施化肥养殖、网箱养鱼、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等措施, 提高了自然水域生产力。1990年, 全省大中水面养殖收获面积达12.3万公顷, 是1979年1.21倍; 大中水面养殖产量达24 167吨, 是1979年4.62倍。
3.科学养鱼, 提高单产。在发展养鱼生产的过程中, 各地都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养殖生产方式。随着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积蓄了资金、技术, 使得先进实用养鱼技术措施不断普及推广, 渔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 大规格鱼种生产加速发展, 养殖鱼类新优品种广泛应用, 养鱼生产逐步走上了以精养高产为主的发展轨道。1995年全省各类养鱼水面平均公顷产量达到723公斤, 比1979年提高8.4倍, 其中池塘平均公顷产量1 584公斤,比1979年提高281.9%; 湖泊平均公顷产量227公斤,比1979年提高189.3%; 水库平均公顷产量182公斤,比1979年提高356%。1995年池塘精养面积达54 674公顷, 其中成鱼精养池塘44 194公顷, 分别比1981年增长10.93倍、17.9倍。仅占成鱼养殖收获面积16.6%的成鱼精养池塘, 成鱼精养产量达102 884吨,是全省养殖产量的51.3% (见表5-5-11)。
4.贸工渔同步发展, 内外贸一起上。长期以来,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结构单一, 只捕不养, 靠天吃饭。80年代初期, 开展大规模养鱼, 转向以养为主、养捕并举, 但仍限于单一的渔业生产和经营。生产与供销, 渔业与多种经营, 渔业与工贸, 渔业的横向联合等没有协调发展, 还仅限于一业、一池、一家的单一经营, 未能发挥出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1985年以来, 以渔业为主, 渔工商、产供销、内外贸一起上的格局逐步形成。
❶大中型渔场、鱼种场开展产供销一条龙, 渔工副综合经营, 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❷发展了横向的跨地区、行业、所有制的经济联合; 以渔业为主, 搞开放式、多种经济形式的结合。齐齐哈尔市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自 1985年成立以来, 由集体水面经营者参加组成的联合养鱼群体, 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养鱼水面, 养鱼产量、经济效益连年增长。而且, 结合养鱼生产实际, 研究、开发、应用了大批新产品, 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❸发展外向型经济, 内外贸一起上。很多地方水产供销企业, 以信誉求发展, 疏通渠道, 积极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帮助附近的县、市供销企业从南方赊货、进货, 带动基层水产供销企业的发展。同时, 他们抓了口岸贸易, 仅1990年就转销进口鳕鱼1万吨, 搞活了经营。

表5-5-11 精养池塘发展情况

单位: 公顷

年 份面 积其中: 成鱼精养塘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4 582
6 904
8 536
9 463
15 667
18 442
22 365
22 864
2 337
3 557
4 229
5 386
10 593
12 543
15 660
15 724
年 份面 积其中:成鱼精养塘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27 846
30 621
34 343
38 276
42 725
48 638
54 674
20 296
22 827
26 381
29 978
33 795
38 722
44 194
 注: 精养池塘中包括成鱼精养塘和鱼种池。
5.多渠道筹资解决发展资金, “内联外展” 和国家扶持一起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为发展黑龙江群众养鱼生产, 中央财政投入建设资金4300多万元; 省财政投入建设资金9 580万元, 其中补助费4836.7万元, 周转金4743.3万元; 各地、市、县匹配资金达3 300多万元, 群众自筹资金9800余万元,累计建成养鱼水面11.3万公顷, 其中鱼种池5 937公顷,越冬池3 653公顷, 精养池塘1.33万公顷, 精养小水面3.33公顷, 大中水面改造5.73万公顷, 为养鱼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6年, 哈尔滨市引进世界银行贷款771万美元, 加上配套资金计4 500万元,改造修建2000公顷鱼池, 完善了冷藏、贮运、营销等设施;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等县(市),制定优惠政策, 与工矿、林、油企事业单位联合, 吸引社会资金开发本地水域资源, 另外, 随着养鱼生产的不断发展, 很多地方的群众养鱼场、户的自身积累逐步增加, 他们积极利用自身积累改造池塘, 1995年, 全省群众渔业改造池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面积达1.66万公顷, 占全省池塘总面积的23%。
☚ (一)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发展水产养殖业   (三)调整布局,拓展生产领域 ☛
000073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