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川畜牧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川畜牧业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川畜牧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畜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过程。1949—1957年,是四川畜牧业的恢复发展时期,猪、牛、羊头数有较大增长,但后期发展速度放慢。1957年,大牲畜存栏687万头,猪2 500万头,羊556万只,合计比1949年增长1.06倍,平均每年增长9.4%,其中人均占有猪肉6.1公斤,增长近2倍。1958—1962年,畜牧业生产步入低谷。其产值每年以12.1%的平均速度下滑,到1961年,竟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畜牧业产值还少;大牲畜只有617万头,接近于1952年;羊546万只,仅保持1957年的水平;生猪存栏量每年以500万头的速度递减,1961年末仅存栏1 100万头,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1963—1965年,畜牧业又开始恢复和发展。1965年与1957年相比,猪存栏增长41.1%,大牲畜增长8.15%(其中牛增长9.28%),羊增长26.3%,畜牧业产值增长15.8%。1966—1977年,由于“文革”干扰破坏,畜牧业出现了长期徘徊局面。10年中,生猪存栏仅增长46.8%,出栏反而减少,胴体重降低;大牲畜和羊几乎没有什么增加。
1978年以来,是四川畜牧业最好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迅速扩充,并逐步由单一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销售、加工综合型的道路发展,由传统自给型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变,从而获得连续10多年的增产,特别是生猪的出栏量和肉产品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到1986年,生猪存栏达6 064万头,比1976年增长65.2%;出栏4 852万头,增长1.8倍。大牲畜存栏1 010万头,比1976年增长21%。畜牧业产值达75.57亿元,增长2.4倍,年均增长13.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6年的16.3%,上升到26.9%。1987年后,仍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并着重围绕良种繁育、饲料开发、综合防疫、畜产品流通等环节,大力开展产前、产中服务,通过建立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做好扶持专业养猪大户的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目前,市场肉类充足,价格平稳,确保了有效供应。1990年止,全省总计大牲畜存栏1 069万头,生猪存栏6 535万头,羊存栏946万只,家禽存栏16 530.1万只,兔存栏1 303.25万只,蜜蜂114.5万群;畜牧业产值达9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占农业总产值的33.1%。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畜牧业   二、畜牧业内部产品结构和供求变化 ☛
000047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