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推广配、混合饲料
从1977年开始,浙江各级政府采取多渠道集资,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经营,
表3-4-5 种畜禽场存栏、出栏、供种情况
年度 | 国有 种畜 场数 | 生猪存栏 | 其中出栏的 | 家禽存栏 | 当年禽 供种 (万羽) | 羊存栏 | 当年 供种 (头) |
头数 | 母猪 | 瘦肉猪 (头) | 良种猪 | 万只 | 鸡 | 头数 | 母羊 |
1978 | 14 | 11 423 | 913 | | 6 228 | 0.38 | 0.19 | 2.11 | 111 | 89 | 20 |
1992 1993 +- | 19 19 5 | 25 440 29 822 18 399 | 3 320 3 838 2 925 | 21 379 25 823 25 823 | 12 537 11 914 5 686 | 3.76 4.32 3.94 | 2.68 1.78 1.59 | 3.76 14.76 12.65 | 470 435 374 | 265 386 297 | 79 49 29 |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发展饲料工业,省市共筹集资金3 670万元,兴建了148个大、中型饲料加工厂,生产各种畜禽在不同阶段喂用的配、混合饲料。饲料品种不断增多,1980年只有一种配合饲料,产量1.45万吨。1985年已有猪、兔、奶牛、鸡、鸭、鱼、对虾等20多个品种,100多个不同配方的饲料。1980—1985年,全省累计生产各种配混合饲料141万吨。为严格产品质量,省建立了饲料监察所,开展饲料的检测工作。1988年全省抽查了80个厂的82批次饲料产品,对不合标准的都作了处理,仅鱼粉就仲裁处理了200吨,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各地用配合饲料喂养畜禽,普遍提高了饲料报酬,生猪饲养的料肉比一般在3.5:1—4:1之间,最低为3.23:1; 肉鸡饲养在3:1—3.3:1之间,最低为2.78:1。由于配合饲料比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20%,全省一年约可节约饲料10万吨。全省还建立了饲料添加剂厂58家,开发和生产饲料添加剂200多个品种,对改进配合饲料的质量,提高畜禽生产的性能起了积极作用。如太湖3号“猪用复合饲料添加剂”,内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等多类成分,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全价复合型饲料添加剂,荣获全国实用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列为国家级1992—993年“星火计划”推广项目。1992年,“太湖3号”添加剂已拥有4个品种12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全年生产量达2 573吨。1988年以后累计推广应用总量达3万吨,用于生产配合饲料600余万吨,创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