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推广内容与成果
在成立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之前, 湖南已经开展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1981年, 省林业厅即开始增列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 由省林业厅科教处对推广项目进行管理,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与科研计划一并下达。从1981—1986年, 省林业厅先后拨款155万元, 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点, 推广油茶低产林改造、毛竹残林复壮、白花泡桐超级苗选择和丰产示范、板栗良种及丰产示范、泸溪葡萄桐种子园及丰产示范, 速生柏、油茶垦复机、叶湿自动喷灌和欧美杨推广等12项技术, 示范面积3386.6公顷, 年创利税1 000多万元。在此期间, 共有 “毛竹残林复壮技术”、“毛竹低产林改造”、“油茶垦复机推广”、“洞庭湖水网区林业综合技术的推广”、“欧美杨丰产技术推广”、“优良乡土品种——白花泡桐丰产技术推广” 等10个项目先后列入林业部科技成果推广年度计划, 共争取林业部投资110万元, 推广示范面积0.14万公顷。
1986年成立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后, 推广工作由省林业厅科教处移交给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负责。从1987年起, 省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年度计划与科研计划分列, 单独下达。从1987年以来, 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紧密结合全省消灭宜林荒山, 实现全面绿化这个中心, 采取建示范点、举办培训班、编辑技术资料等手段普及推广林业技术。从全省和国内所取得的林业科技成果中筛选出一批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 先在省内适宜地区建立适度规模的推广示范点, 取得成功后再向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先后选择推广了对全省林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的优良农家品种——巴陵籽油茶、油茶优良无性系及丰产栽培技术、杉木优良无性系及丰产栽培技术、ABT生根粉系列产品应用技术、高海拔山地优良造林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果木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欧美杨新品种——中汉17等系列品种, 杨树新品种——南抗1、2、3号推广, 笋竹两用林丰产技术, 木本药用植物——杜仲、厚朴、黄柏丰产栽培技术, 马尾松优良种源、优良家系及丰产栽培技术, 松树促生增脂剂及应用技术等90余项科技成果。1986—1995年, 全省共组织推广林业科技成果112项次, 其中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林业项目、林业部科技成果中试计划、林业部重点推广项目计划的有优良农家品种——巴陵籽油茶丰产示范, 杉木优良无性系推广应用, 甜柿、青果为主体的立体林业开发, 中汉17、22等杨树新无性系推广,氢化松香酯类系列产品生产技术推广, 毛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 木本药材树种繁殖技术推广,杉木优良无性系以苗繁苗技术推广, 杜仲环剥再生及良种繁育技术推广, 马尾松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山野菜天然食品资源开发利用, 杨树新品种——南抗1、2、3号推广, 栀子黄色素提取技术, 粉状松针膏饲料添加剂加工技术等17项。共投入推广经费588万元, 累计建立推广示范林0.5万公顷, 辐射推广面积5.3万公顷。这些项目见效后, 可新增产值42亿元, 新增利税16亿元。
在推广过程中, 全省各级推广机构紧密结合推广工作的实际, 举办各种类型的林业应用技术培训班,采取分层次负责的办法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和林农。先后举办了名特优新经济果木林丰产栽培技术、果树整形修剪、杉木优良无性系推广应用技术、马尾松、杨树、油茶等优良无性系繁育及丰产栽培技术、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ABT生根粉应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培训, 将技术培训班办到了田间、地头, 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 自 1987—1995年, 全省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共举办林业应用技术培训班1 100多期, 参加培训的达5万多人次。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传播林业科学技术, 在《湖南林业》杂志开设专栏, 每年编辑《湖南林业科技推广快讯》6期; 先后编印了《杉木无性系选育》、《名特优新经济果木林栽培》、《湖南林业26项适用技术推广》小册子及果树修剪、嫁接, 银杏、杜仲、黄柏丰产栽培,毛竹低产林改造、油茶低产林改造、ABT生根粉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资料50多万份, 下发到广大林业基层单位和林农, 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摄影、录相等手段宣传、介绍林业科学技术成果, 使林业科学技术迅速传播到广大林农手中。重点推广的内容有:
1.巴陵籽油茶丰产示范。巴陵籽油茶是湖南省林科所在寒露籽群体中选择出来的 一个优良农家品种。试验中最高公顷产油433.95千克, 比同林分中普通寒露籽亩产油221.55千克高95.5%。林业部和省科委先后于1987年、1988年将巴陵籽油茶列入推广计划。运用选出的74株巴陵籽油茶优树枝条, 采用撕皮嵌合嫁接法高接换冠建立采穗圃6.66公顷,运用芽苗砧嫁接法培育巴陵籽油茶嫁接苗, 至1996年累计培育良种嫁接苗2 225万株, 先后在平江、安化、长沙等地营造推广示范林194.7公顷, 在平江县推广造林2 333.3公顷, 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2 400公顷。指导协助全国56个县市建立采穗圃和育苗基地,在湖南、湖北、江西3省辐射推广1.2万公顷。推广示范林3年开始挂果。
2.杉木优良无性系推广。杉木是湖南省主要栽培经济树种, 在全省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1979年, 湖南省零陵地区林科所黄自瑶工程师与中南林学院张全仁教授合作, 利用杉木萌芽力强的特点, 用1年生优质壮苗建立采穗圃, 采取浅栽、截顶、弯干等方法, 促使其根部萌发大量的萌条, 再剪取萌条扦插育苗, 获得成功。据试验结果, 3年生母株年均可产有效萌条250根, 每0.067公顷采穗圃年均可产有效萌条16.65万根, 可供应33.3公顷造林所需的苗木。该成果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无性化利用提供了技术。1981—1991年,湖南省林科所、中南林学院、零陵地区林科所、会同县林科所等单位从不同的繁殖材料中, 选择出抗性强、适应性好、材积增益50%以上的杉木优良无性系99个。林业部先后于1988年、1990年、1992年将杉木优良无性系及其繁殖技术列入部重点推广计划;湖南省科委先后于1987年、1991年列入重点推广项目。分别在洞口县月溪林场、怀化市、通道县、双牌县等地建立采穗圃和丰产示范林; 湖南省林业厅先后安排在绥宁县、浏阳县、攸县、古丈县等地建设推广示范点。先后建立采穗圃15.6公顷, 营造推广示范林433.3公顷。1992年, 湖南省林业厅以湘林推(1992)04号文件发出 《关于加速推广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全省杉木速生丰产林、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应逐步扩大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比重, 杉木优良无性系推广得到迅速发展。至1995年底止, 全省有29个县市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 推广应用的无性系共39个, 辐射推广面积2万公顷。据对洞口县月溪林场推广示范林的调查实测, 9年生优良无性系林分平均树高 9.43 米, 为对照的130.36%, 平均胸径13.83厘米, 为对照的123.26%,单株材积0.0786立方米, 为对照的194.07%。
3.ABT生根粉系列产品推广。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王涛研究员研制发明的植物生长促进剂, 1989年列入国家重点推广计划。同年, 湖南省科委立项,由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承担实施。湖南首先在中山柏、杉木、油茶、桉树等树种进行扦插育苗、造林移栽等系统试验。取得成功后, 再推广应用到其它树种。在推广中, 采取边试验、边推广的办法, 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培训, 全省县以上科技推广部门共组织ABT生根粉应用技术培训班615期, 参加培训的达2.9万人次。应用树种范围不断扩大, 先后对全省118种经济栽培植物的扦插育苗、苗木移栽、定植、飞播、保花保果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 筛选出285种最佳应用方法。用于飞播, 出苗率提高6.6%; 播种育苗出苗率提高 14%左右, 苗高增长43%左右, 径粗增加48%左右; 扦插育苗成活率提高20%, 苗高增加35%左右, 径粗增加40%左右; 苗木移栽和定植 (造林), 成活率提高8%~12%, 高生长增加20%~30%, 径粗增加25%; 果木林保花保果增产10%~27%; 农作物增产10%~25%; 榉木、秃杉等24个难生根树种扦插成活率平均达40%。全省应用ABT生根粉扩大示范造林1.43万公顷, 飞播造林0.49万公顷, 播种育苗4921.1万株, 保花保果302公顷, 农作物287.5公顷。推广应用覆盖面达103个县市1 082个乡镇, 累计增加经济效益6 855.1万元。
4.欧美黑杨无性系推广。1977年, 湖南省从南京林学院引入欧美黑杨无性系17个, 在汉寿县林科所营造试验林, 从中选择出适于湖南生长的欧美杨I-72、美洲黑杨I-63、I-69三个无性系杨树。此后, 洞庭湖区的沅江、华容、澧县等地积极引种推广。1986年, 列入林业部重点推广项目, 在华容县营造推广示范林6.67公顷。湖南人造板厂于1982年起在洞庭湖区建立以欧美杨为主的胶合板基地。至1989年, 欧美杨已推广种植到洞庭湖区的15个县市, 面积达2万公顷。
1984年, 汉寿县林科所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合作, 引进该院以I-69×I-63杨杂交子代无性系87个,经过5年的观测研究, 选择出 “中汉17、”“中汉22”、“中汉578”、“中汉592”四个杨树新无性系。该品种5年生时, 比I-63、I-69、I-72杨同期材积增长33.96%~66.37%, 抗病虫力强, 未发现腐烂病、溃疡病等杨树常见病害。据试验观测, “中汉22”、“中汉578”、“中汉592”、“中汉17”被云斑天牛危害株率分别为8.3%、13.6%、25.0%、25.0%, 相似立地条件的I-63、I-69、I-72杨的危害株率分别达25.0%、83.0%、59.0%。这四个新无性系于1990年、1991年两次列入林业部重点推广计划, 在鼎城、华容、益阳县分别营造推广示范林6.66公顷、33.3公顷、33.3公顷, 并在隆回、浏阳等山区县的河谷滩地布设推广示范点。这四个无性系已推广至湖区各县, 逐步替代原来的I-63、I-69、I-72杨等而成为重点发展品种。为了增加湖南杨树品种资源, 提高杨树生产的经济效益, 降低杨树天牛的危害, 1994年, 通过林业部下达的杨树新品种——南抗1、2、3号推广重点项目, 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从江西省余干县引入中国林科院选育的34 135、3 417、34 314等8个杨树新无性系, 在华容县分系号育苗5万株。这些无性系生长迅速, 并对云斑天牛具有显著的抗性。据试验结果, 这几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量是其亲本I-69杨的106.4% ~114.8%, 云斑天牛的感虫率比其亲本降低66.6%~54.2%。同年冬季, 在华容县营造推广对比试验林66.6公顷, 1995年继续育苗4万株, 并分别引种在沅江、澧县等地各营造推广试验示范林26.6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