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建立安置知识青年基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建立安置知识青年基地

(二) 建立安置知识青年基地

(1966—1978年)这一时期是上海农垦曲折发展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 上海农垦的主要任务是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从1968年开始, 国有农场成了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要基地, 市郊农场不堪负担。1972年底, 中共上海市委、市革命委员会决定,从市劳改局所属位于江苏省大丰县的上海农场划出部分地区, 于1973年3月建立市属海丰农场, 作为安置知识青年的新基地。至此, 上海农垦系统在外省市共有3个国有农场。从1968—1978年, 先后有368 778名城市知识青年陆续分配到上海农垦系统。全系统职工人数最多的一年达33万人。从1971年开始, 每年有数万名知识青年输送到全市各个行业, 职工队伍很不稳定。
60年代的后5年, 国有农场仍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由于大量安置知识青年, 人多地少, 劳动生产率低, 经济亏损严重。1970年, 农垦职工有近10万人,工农业总产值7050万元 (1957年不变价), 财务亏损2063万元。
进入70年代, 市革命委员会决定结合市区工业的更新改造, 下放一批工业项目和部分工人到农场,以工业利润弥补农场部分亏损, 国有农场的工业经济开始起步。从这时起, 国有农场的经营方针是: 以工养农, 以工促农, 以农为主; 稳定、办好、发展农场。到1978年, 农场工业企业发展到300多家, 工业经济在农垦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1973—1975年, 在市围垦办公室的领导下,全市还先后在奉贤、南汇和江苏省大丰县进行数次较大规模的围垦, 共围垦土地2.42万公顷, 其中1.76万公顷归上海市国有农场所有。
1978年, 上海农垦系统总人口为33.5万人, 其中职工31万人, 比1965年增长7.7倍, 职工中城市知识青年26.3万人;耕地2.04万公顷, 比1965年增长19%; 工农业总产值5.21亿元 (1970年不变价),其中工业总产值4.35亿元, 农业总产值8 611万元;粮食总产量9.5万吨, 常年亩产615千克; 棉花总产650万千克, 亩产79.5千克; 油菜籽总产112万千克, 亩产76千克; 奶牛1.2万头, 其中成乳牛7 892头, 牛奶产量4.6万吨; 生猪饲养量27.6万头, 上市量15万头; 家禽15万羽, 鲜蛋产量109.5万千克;淡水鱼产量47.5万千克。财务亏损422.7万元。
从60年代后期起, 国有农场的隶属关系曾多次变动。1968年7月, 市农垦局被撤销, 农场工作改由“上海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简称 “市乡办”)管理。1969年3月, 改由市革命委员会郊区组内的农场组管理。1971年4月, 改由上海市农业局和所在县共同管理, 实行市属县管, 以县为主。1975年2月,改为以市 (农业局) 为主。1976年6月, 中共上海市委、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上海市农场管理局, 建立农场局党委, 重新实行对国有农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

☚ (一)国有农场的创建   (三) 农工商集团的形成 ☛
000096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