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初级社的做法和政策1.
(二)建立初级社的做法和政策1.
建社的方法步骤。
(1)组织办社干部学习文件,领会办社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步骤。
(2)深入乡村调查摸底,确定力社对象。主要掌握三个条件:
❶有较好的互助合作基础,一般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常年互助组,并且办得较好,农民亲自尝到了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❷经过建社宣传后,组员自愿转社;
❸有一定的领导骨干,选好社长和会计。
(3)建社对象报经县委批准后,就在组内外开展宣传教育,介绍典型实例或参观附近合作社,总结办互助组的成绩和经验,使组员明确办社的好处和政策,同时召开家庭会、老年会、妇女会等,讲清道理,解除顾虑,做到 “本人通、全家通”。
(4)正式报名,选举社务管理委员会,制定社章,解决好土地、耕畜、农具等入社的各种具体问题。
2. 建社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1)土地评等定产入股,按股分红。土地评等定产大多是参照查田定产的等级作为基础,即除以土质、地势、水利、远近、耕作难易等评定外,再以经营好坏等条件比较细致地评出土地等级及常年产量,再按一定数量的常产,如130公斤或150公斤作为一股。年终按土地入股数参加土地股份的分红。在土地入股中,有的社将土地全部入社,由社统一经营,吃菜由社按低价卖给社员,菜款加入农业社收入中分配,这种办法多系城市附近的社实行。另一种是大部分土地入社,社员自留少量菜地及果园,这样做,社员生活很方便。自留地的多少做法不一: 有的社规定社员留地不超过总耕地面积的5%;有的规定每人0.2亩;有的无一定数目,以够本户吃菜为原则。
(2)劳动力实行评工记分,按分折成工日 (10分为1个工日)或折股(如100分或200分为一股)分红。在评工记分中,一般按社员劳动时间、劳动强弱、技术高低、干活多少等民主评议工分,具体办法大体有按劳动时间记工、死分活评、按件计工、小组包工等4种。
(3)耕畜的入社、管理和使用问题,有5种办法:
❶私有私养公用,按活记分,按分折股,付给工资。这种办法既保留了社员耕畜的所有权,又解决了缺畜力的问题,只要报酬合理,使役适当,可以鼓励社员添置耕畜,也合乎原互助组的习惯,社员容易接受;
❷主要耕畜折价归社,公有公养公用,弱小耕畜仍归社员私有,基础较好的社多采用这种办法;
❸耕畜折价归社喂养,畜价分期归还,未还期间,畜价按银行利率计息。这种办法可以解决私有公用的矛盾,但如社内底子薄,容易造成社内负债过高;
❹如同第一种办法那样,私有私养公用,按活评分。但不同于第一种办法的是按分折股参加分红,而不是付给工资。这种办法使耕畜报酬随着农业社收入的增减而变化,不甚合理;
❺社内耕畜,社员私人使用时,一种是评工记分,给社适当报酬,以畜力工分折半扣除使用者的劳动工分; 另一种是社员私用不给报酬,社员的自留地由社内耕畜义务代耕。
(4)农具的解决办法。多数社大农具折价归社所有,小农具社员自用;少数社大小农具都折价归社公用公修或都归社员私有,公用公修,损失赔偿。
3.初级社的政策。
(1)坚决贯彻“自愿互利,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政策。
(2)在合作社内,注意树立贫下中农的领导优势,照顾和扶持贫雇农,但一定要团结中农,决不侵犯中农利益。
(3)在建社初期不允许地主、富农分子入社,也不允许富裕中农掌握社内领导权; 到合作化后期,对地主、富农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即对盐池老区的地主和旧富农早已废弃剥削,从事劳动,并且守法,需要改变其成份的,由本人申请,群众大会通过,县人委批准。改变成分后申请入社者,可吸收为社员,但不能担任社内任何领导职务。新解放区的地主,土改以来表现好的,按现有经济状况,经过报批改变成分后,可以酌情吸收入社,给予社员或候补社员称号;表现一般的不改变其地主成分,也可酌情吸收为候补社员; 表现不好的,令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创造条件再入社。
(4)初级社允许土地入社参加分红,但在分红比例上要保证劳动力分红比重占优势,如60%以上。
(5)实行照顾“四属”、“五保”和困难户的政策;
(6)初级社建立党组织,党支部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加强对初级社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