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效益
天宝香蕉市场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1.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形成前,天宝镇的种植业结构以粮食和甘蔗为主。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布局和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5:35和27:73,进入90年代调整为20:80和9:91,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1986年全镇农产品的商品率为67.2%, 香蕉市场建成后的90年代初提高到73.8%, 其中香蕉商品率达98%以上。
3.带动农村各业的发展。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城乡商品的双向流通,使全镇的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等迅速发展。目前全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就有近万人, 占劳力总数的50%以上。在香蕉市场的带动下,农村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技术、信息市场等也迅速培育和发展起来。
(1)商品市场。由于香蕉市场的形成,使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使传统的自给性农业跨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阶段。伴随着这个进程,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日益依赖于市场。据统计,目前农民的生活消费中商品性消费已超过65%, 其中衣着用品95%以上从市场购买。
(2)土地市场。天宝农业已逐步向区域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了万亩蕉园、万亩林果和万亩渔、禽等种养三大基地。这主要是靠农户之间相互转包和村集体调整承包、统一经营, 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而形成的。
(3)劳动力市场。至1995年,天宝镇已有近万名农业劳动者进入第二、三产业, 其中乡镇企业职工有3000多人。
(4)房产市场。仅1994年以来,天宝镇城镇建设投入资金达5000万元,已建成的上宅下店的商业一条街和香蕉、建材、农贸等三个专业市场。
(5)金融市场。目前,在天宝镇区除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设立分理处、办事处外,还促进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全镇已办10多个, 融通资金1000多万元。
(6)技术、信息市场。农技站、种子公司等面向市场,搞综合开发;律师服务、公证服务等中介机构进入市场,服务流通;“绿色医院”,保鲜服务等民间组织找到市场, 发挥作用。
1990年冬,彭冲副委员长视察天宝镇时,挥毫写下“天宝香蕉, 驰名中外”八个大字。天宝香蕉何以“驰名中外”,关键就是靠市场这个载体,从天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