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禽类
1.鸡。
(1)武定鸡。主产于武定、禄劝县,禄丰、双柏、富民、安宁等县(市)也有分布,总数约90万只。武定鸡体大易肥肉嫩,分大小两种,大种多产于较冷的山区,体型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母鸡年产蛋90~130个,阉公鸡7~9月龄重4~5千克;小种山区坝区均有,体型中等,母鸡年产蛋100~150个,阉公鸡一年龄重4~5千克。
(2)茶花鸡。主要分布于盈江等12县(市),属热带、亚热带小型鸡种,数量约60万只。特点是外观美、好斗、早熟、适应性强,雄鸡啼声似“茶花两朵”,母鸡年产蛋70~120个,西双版纳测定成年公鸡重1.19千克,母鸡重1千克。
(3)尼西鸡。属高原藏鸡的一个类型,体小活泼,产于中甸,1981年统计有2.5万只,母鸡年产蛋150~180个。
(4)盐津乌鸡。主产于盐津县,分布于大关等县。生长快,成熟早,体质强,有一定药用价值,成年公鸡重2.7千克,母鸡重2.48千克,母鸡年产蛋70~120个。
(5) 西双版纳斗鸡。我国古老鸡种之一,仅存于景洪县,据1981年统计有1 000余只。斗鸡骨骼粗壮结实,肌肉发达,生长快,6月龄公鸡重1千克,母鸡年产蛋100~120个。
2.鸭。
(1) 云南麻鸭。全省各地均有饲养,年饲养量约600万只。麻鸭寻食能力强,体质健壮,生长快,成熟早,肉鲜嫩,3月龄母鸭重1.68千克,公鸭重1.84千克,母鸭年产蛋120~150个。
(2) 文山番鸭。又名旱鸭子,产于文山州各县。性喜水但能旱养,体呈舟型,肉多质嫩,体质强,极少生病,觅食力强,合群,成年公鸭重3.33千克,母鸭重1.96千克,母鸭年产蛋70个。
3.鹅。云南鹅分布于大理等地州,约有20万余只。分白鹅、灰鹅,成年公鹅重4.67千克,母鹅重4.22千克,母鹅年产蛋20~30个。
(二)家禽类
1. 肉鸡。
(1)三黄胡须鸡。三黄胡须鸡原产于惠阳地区。其中博罗、惠阳、紫金、龙门、惠东五县为主产区。分布地区以惠州市属各县及西枝江中下游沿岸9个县数量较多。
三黄胡须鸡是一个优良的中型肉用地方品种,胸深背宽,后躯丰满,体躯呈葫芦瓜形,颌下有发达而张开的羽毛,状似胡须,以此为其特征。肉嫩骨细,皮脆味鲜肉质特佳,驰名国内外。它在育种、生产和外贸市场上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而受到广泛重视。经过系统选育,其性状已渐趋稳定。上海、北京、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引入饲养杂交效果均好。但产蛋率较低,生长较慢。
(2) 清远麻鸡。清远麻鸡原产于清远一带。母鸡背羽有很多芝麻状黑色斑点,故称麻鸡。以体型小,肉质嫩滑、皮脆、骨软而著名,经济价值较高,为广东肉鸡出口主要品种之一。以肉质优良驰名国内外。但它只对本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适应性好,其它地区分布不广。产蛋量少,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发育不够整齐。
(3) 杏花鸡。杏花鸡原产于封开县。省内怀集、德庆、郁南、新兴、肇庆、佛山、广州等地均有饲养,北京、江苏等地亦有引进。
杏花鸡胸肌丰满,肌肉纤细、皮薄、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且带有光泽,宜于制作白切鸡。符合广东人要求食品鲜美,强调原汁原味的习惯,颇受消费者欢迎,早在1915年就运销香港。缺点是产蛋量少,繁殖率低,早期生长缓慢。
(4) 中山沙栏鸡。中山沙栏鸡原产于中山市沙栏镇,又称石岐鸡或三角鸡,属中小型肉用优良鸡种,历来在港澳市场享有盛誉。珠江三角洲番禺、顺德等县市群众喜欢饲养此鸡种。特点是肉质嫩滑、味鲜美、易养快肥。香港培育的“石岐杂”鸡也是利用沙栏鸡杂交而成,可见此鸡种为人们所重视。1981年起在中山南朗建立大型保种场,对鸡种进行选育提高。
(5) 阳山鸡。阳山鸡主产于阳山县。该鸡种有大、中、小三种体型。特点是耐粗饲、觅食性强、易育肥,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地方肉用鸡品种。缺点是长羽慢,产蛋少。为开发阳山鸡品种资源,省畜牧局于1991年在阳山县畜牧局良种繁育场开展了阳山鸡商品生产配套组合试验,效果好。现正筹建阳山鸡种鸡场,计划通过杂交配套,大量发展阳山鸡。
(6) 怀乡鸡。怀乡鸡原产于信宜县怀乡镇,分布于粤西各县。其特点是皮薄、骨细、肉味鲜美,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是省内优良地方肉用鸡品种之一。
由于本省消费者和港澳同胞比较讲究食鸡,具有独特的烹制方法,而这些烹制方法对鸡品质要求较高,如个体要大小适中,尾脂丰满,皮肤腊黄等。如白切鸡、东江盐焗鸡、太爷鸡、清平鸡等有十多种著名的烹制方法。故生产者除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外,还要进行人为选择,总结和继承一套传统的饲养方法,这就逐步形成了地方鸡的特色,如东江流域的三黄胡须鸡;北江的清远麻鸡;西江的封开杏花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沙栏鸡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地方优良品种的改良利用已得到相应的发展,建立了一批良种场。今后,要进一步做好良种保存、选育和杂交利用研究,以进一步发挥地方良种的优势。
引进国外良种方面,本省引进的优良肉鸡品种主要有“AA鸡”、“艾维茵”、“石岐杂”、“伊莎”、“红布罗”等。其中,目前数量最多、分布较广的是“AA鸡”。适宜分割、加工出口及内销。其次是优质黄羽“石岐杂”鸡。近年引进的蛋鸡良种有“海兰W-36”、“伊莎”、“罗斯”、“罗曼”等。以“海兰W-36”数量最多,目前,广州市国营力康农工商联合公司饲养海兰W-36蛋鸡60余万只,每天产鸡蛋18吨,其中出口达9吨。
近年来,省、市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生产部门培育的“粤黄鸡”、“882”、“岭南黄”,“矮脚黄”、“江村鸡”、“穗黄”、“穗麻”等黄羽鸡在部分地区深受欢迎,每年均有部分出口,且以“882”的出口量较大。
2. 鸭。
(1) 中山麻鸭。中山麻鸭原产于中山市。目前除中山市饲养数量较多外,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省内各地也有饲养。
中山麻鸭是本省优良鸭种。产蛋量多,易育肥、肉质好,是适应本省自然环境的优良蛋肉兼用型鸭种。中山麻鸭及其加工的腊鸭和咸蛋,历来畅销省、港、澳市场。为满足市场需要,1982年建立了广东中山麻鸭场。
(2) 连山麻鸭。连山麻鸭原产于粤北山区连山县,该品种全身羽毛麻灰色,体型较长,胸肌丰满,瘦肉率高,品味好,年产蛋240多枚,肉鸭饲养60天,体重可达2公斤以上,为肉蛋兼用型品种,有一定的发展前途。近两年,茂名、湛江已引种繁殖,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此外,还引入我国著名的北京鸭。澄海县白沙原种场用北京鸭与本地麻鸭杂交育成的白沙鸭。佛山农科所北京鸭同本地麻鸭杂交育成的松香黄鸭。这两个品种已成为广东填鸭的主要品种。
由国外引进的优良肉鸭品种有:
樱桃谷(英国): 数量最多、效益最好;
狄高鸭(澳洲): 数量多、效益较好;
大利鸭(泰国): 数量一般、羽毛好;
海格鸭(丹麦): 引进较晚、效益 一般;
法国番鸭: 数量少、肉质好、亲本优良,发展前景好。
3. 鹅。
(1) 狮头鹅。狮头鹅是因成年后头部形似狮头而得名。原产于粤东饶平县,现已推广到省内各地及全国21个省、市。
狮头鹅是国内最大的鹅种,也是世界上大型鹅种之一。耐粗饲、生长快、肌肉丰厚、体重大。缺点是食量大,产蛋量少,行动缓慢、觅食能力较差。建国后,在澄海县成立了狮头鹅原种场,几十年来,该场进行了大量的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电机孵化种鹅蛋获得成功。现已引进东北产蛋量较多的豁鹅杂交改良狮头鹅,以期增加产蛋量,提高生产性能。
(2)清远乌鬃鹅。此品种原产于清远,主要分布于北江两岸各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各县亦有引种饲养。
该品种属小型鹅种,省内及港澳市场久负盛名。具有早熟、骨细肉嫩、育肥性能好,适应性强,食量少,觅食力强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适用于烧烤食用,味道特佳,缺点是产蛋量低,今后应加强选育,进一步改善饲养管理,以期提高产蛋量。
(3)阳江鹅。阳江鹅又称黄鬃鹅,原产于阳江县,主要分布于粤西地区,属小型鹅种,是本省优良地方鹅种之一。
阳江鹅具有体型大小适中,行动敏捷,善于放牧采食,能耐粗饲,屠体皮黄,皮下脂肪分布均匀适中,肉质较好等优点。粤西地区群众特别喜欢作白切食用。目前,在阳江市已建有种鹅场,对该品种进行选育研究。
(4)马岗鹅。此品种属中型鹅,原产于开平县马岗乡,分布于佛山、肇庆、湛江、广州地区,是本省优良的地方鹅种之一 。具有体型适中,屠宰率高,肉质鲜嫩,耐粗饲易养等优点,深受港澳市场欢迎,出口量日益增加。缺点是产蛋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