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综合体改县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国家、集体服务组织管理,发展农村集贸市场,一大批民间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力量。80年代中期,农村服务体系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几年,在发展生产,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农村综合体改县进一步深化改革,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为纽带,村为基础,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层次、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服务网络。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开展综合服务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通过完善双层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开展统一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
(2)以专业服务为主的国家、集体技术经济服务组织。依靠提供技术、物资、信息和经营管理指导,做好产前、产后工作。
(3)各种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它们是一种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集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和技术推广为一体,开展全方位服务的新型合作组织。
(4)以购销和技术推广为主体的专业户。他们拾遗补缺,方便群众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分散、小规模的服务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以上各类服务组织的共同特点,都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有偿服务,平等互利。
在服务方式上实行技物结合。近几年来,农技、农资部门改变过去技术与物资脱节,服务单一的状况,拓宽服务内容,走技物结合的道路,增强了农技、农资部门的服务效果,受到农民欢迎。为了保证这一改革顺利进行,在物资供应和农技人员安排上,打破过去部门垄断局面,确保服务需要。特别是推广形式多样的责任制,如近几年实行的技术集团承包,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一技术承包形式,面向一个县的大宗农作物,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各部门、乡镇和村参加,组成融行政领导和技术、物资、资金于一体的承包集团,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在双方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实行风险抵押,把承包集团推向市场,在竞争中完善服务。这种技术集团承包办法,促进了党政机关转变职能,使机关为基层服务向集团化、网络化、配套化方向发展,并引入了风险竞争机制。
在乡镇服务组织的建设上,走联合办站、综合服务的道路。按照“平等互利,民主管理,联合服务,共同发展”的原则,调整国家、集体服务组织,以农经站为依托,融农经、农技、植保、果树、蚕桑、林业、水产等站为一体,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有三种类型:
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紧密型;
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分站核算的统分结合型;
❸综合服务站与各专业站协商项目,联合服务,分站核算的项目联合型。为了支持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改革了县级管理体制,将县级有关部门下伸机构下放到乡、镇,实行以乡、镇为主,上级部门为辅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