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妇女保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 妇女保健 (二) 妇女保健1.普及新法接生。新中国成立初期, 农村妇幼卫生工作以普及新法接生为起点和重点。1950年, 市卫生局组织举行大规模的妇幼卫生展览, 到郊区巡回展出, 观众30余万人次。同年在真如乡进行旧产婆改造试点。1951年, 制定 《上海市产婆改造和管理办法草案》 并全面实施。产婆以小乡为单位集中起来,由妇幼保健站负责培训, 结业后改称接生员, 每人发给一套接生工具, 开展新法接生, 并制定了接生守则。1950—1954年, 共开办培训班117期, 改造旧产婆1 205人, 结业911人。1962年开始在农村培训助产员, 由大队选送人员脱产学习3—4个月, 学会产前检查、接产、会阴缝合、产后访视及护理等。结业后发给证书, 接替老接生员, 业务上由卫生院负责。1964年, 部分助产员被吸收为大队卫生员, 稳定了队伍。“文化大革命” 时期, 基层接生工作无人管理,助产员的接生工具、材料不全, 老法接生重新出现。1979年, 各县充实卫生院妇幼组力量, 取缔老法接生, 并确定每个大队至少有一名女赤脚医生负责接平产。各卫生院还积极开展住院分娩, 市卫生局也连续派员到各县协助开展助产士培训, 以提高接产质量。上海郊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1980年为83.9%, 1985年为97.6%, 1996年达到99.9%。 ☚ (一) 发展历程 (三)儿童保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