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大发展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大发展阶段

(二) 大发展阶段1958—1965年

这一时期,在“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以蓄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指引下,出现了水利建设空前的高潮。相继兴建了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密云水库以及北台上、桃峪口、海子、响潭等十余座中小型水库,为防洪、排涝和灌溉创造了条件。为与水库水源工程配套,修建了潮河、白河、大宁、海子等30多处万亩❶以上的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渠系配套,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万公顷,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此期间还重点整治了永定河,开挖了凤港减河和运潮减河,疏浚治理了一批平原排水河道,使一度涝碱灾害加重的局面得到控制。这期间分两期修建了长108公里的京密引水渠,使之与永定河引水渠相衔接,在供给沿途农业用水的同时,向城区的生活、工业、河湖供水。提高了供水保证率,改善了水环境。

☚ (一) 恢复改善阶段   (三) 巩固配套阶段 ☛

(二) 大发展阶段

(二) 大发展阶段1966—1978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甘肃农业机械事业陷于混乱停滞状态。进入70年代后,在毛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中央关于“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奋斗目标鼓舞下,加上中央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的扶持,甘肃农业机械化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集体经营为主的大中型耕作机械增长较快。作业区适当集中,形成了河西商品粮基地、庆阳粮仓两个大片及一些小片商品粮区农业机械作业片,如据1978年统计,仅河西15个(含景泰县)农业县和庆阳7个县,当年机耕面积即达49万公顷,机播12万公顷,机收3.4万公顷,分别占全省同类作业面积总数的52%,75%和46%。
(2) 农机种类向小型多样化发展。60年代末,省产工农-11型手扶拖拉机和东方红-12型小四轮拖拉机问世,同时生产了耕、耙、播种、除草等配套农具,两种小型拖拉机均以其灵活轻便, 多功能而受到广泛的欢迎,特别受到山区农民群众的欢迎。到1978年,全省共拥有小型拖拉机38 308台,330 729千瓦,台数比1970年的883台增加34倍, 动力比1970年增长50倍。
(3) 机械作业范围,农副产品加工进一步扩大发展。截止1978年共有粮食加工机械63 066部,比1970年增加近10倍,油料加工机械6 949部,比1970年增加6倍,棉花加工设备1 390部,比1970年增加50%,饲料加工机械44 566部,比1970年增加24倍。农用载重汽车1 594部, 比1970年增加3.5倍。
(4) 更好地为打井修建高扬程大流量电灌工程服务。70年代甘肃省群众打机井、发展电力提灌工程进入高峰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1970—1978年全省共打成配套机井3万多眼,建成灌溉面积在2 000公顷以上的高扬程电灌工程6处,灌溉面积近6万公顷。农业机械尽职尽责为机、电灌配套做了重要贡献。截止1978年底全省灌溉机械, 达到69 476台, 动力1 470 708千瓦。机电灌溉面积25.3万公顷。占当年有效灌溉面积30%。
(5) 建立修配体系,进一步搞好农机,排灌机械的修管用三结合。
另外,这一阶段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农田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上有些盲目冒进、急于求成,没有很好的因地制宜, 造成机械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不高。有的还造成很大浪费。

☚ (一) 示范起步阶段   (三) 改革发展阶段 ☛
000192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