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形式、多层次办学
高等农业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拥有的智力及物质资源,发展多形式办学。开办单科函授班、预科班、代培等。福建农学院于60年代初开始举办函授教育。福建农林大学在70年代中期试办春秋两季单科函授教育。各科学习时间半年至1年。实行自学为主,巡回辅导。试办4年,在全省27个县招收函授生4 500名,结业2 500名。受省教育厅委托,于1975—1976年开办中学农业基础课师资进修班,每期2—3个月,共培训学员134名。
进入80年代,高等农业教育逐渐恢复正常。福建农学院除普通高等教育有较大发展外,还实行函授、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证书班、成人脱产班、各类短训班等多种形式办学。同时,为老区、贫困地区学生开办预科班,第一年补习数、理、化等基础课,成绩合格者分配到各专业继续深造。
在教育层次结构上,除有本科、专科外,于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当年,福建农学院首批招研究生专业有作物栽培与耕作、昆虫学等3个学科;1978年,增加果树学科。1981年,前3个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福建农学院具有:作物栽培与耕作、昆虫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1995年,该校的作物栽培与耕作、昆虫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等5个学科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蔬菜学、土壤学、农业经济及管理、兽医内科学、动物生产学、茶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8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招收硕士研究生。全校现有博士点5个,博士研究生31名,已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的有15名;硕士点13个,共招硕士研究生269名,已毕业180名,授予硕士学位166名。1995年3月,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委员会批准,在福建农业大学设立农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标志着福建农业大学的办学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对促进福建省农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9年,福建林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90年已毕业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