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浙江的党组织遭受惨重损失,全省党员只剩下1 700余人。同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全省的党组织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省委成立后,一边抓组织的恢复发展,一边贯彻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把工农武装起义,实行土地革命作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省先后有50多个县举行了武装暴动,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1928年5月,宁海亭旁农民举行暴动,建立起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亭旁区革命委员会。在武装斗争中,党的组织陆续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3月,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县已恢复发展到40多个,党员达7 000余人。
1929年4月浙江省委撤销后,在永嘉、台州、永康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浙南地区发展了一批农民武装组织。1930年4月,党中央根据浙南武装斗争的形势,将浙南工农武装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胡公冕任军长。同年6月,浙南11个县的党组织代表和红十三军代表召开浙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浙南特委,王国桢任书记。红十三军和浙南特委建立以后,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浙江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主旋律。红十 三军曾发展到6 000多人,足迹遍及浙南20多个县。浙南特委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土地革命,筹建红色政权,相继建立了10个县委、32个区委、21个城镇工人支部和376个农村支部,农村党员发展到3 000余人。在红军游击队频繁活动的地区,农村党组织和农民协会行使了部分政权职能,开展了打土豪、实行减租和废除田租等斗争。到1932年,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红十三军的武装斗争遭到失败,浙江各地的党组织也相继遭到严重破坏。

☚ (一) 第一批农村党支部的建立   (三) 抗日战争时期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江苏党组织由于屡遭破坏,实际存在7年半。中共江苏省委曾三次更名,先后重建或改组过16次,未遭破坏的农村党组织成为党开展革命活动,保存革命力量的根据地。
大革命失败后,江苏只有9个市、县尚存党组织,党员人数由525名,锐减为280多名(不含上海地区),农村党组织力量也十分薄弱。党的“八七”会议后,各地逐步恢复党组织,特别是1927年11月,江苏党的工作重心转入领导工农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江浙地区工人罢工、农民暴动此起彼伏,风起云涌,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到1930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下辖6个特委,除凇浦特委外,江苏共有5个特委,下辖43个县委和特支,党员增至8 200名 (其中上海地区1 400名)。1930年下半年起,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清剿”,加之党内出现左倾冒险主义,江苏党的工作急剧“左”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遭受严重破坏,1932年,全省党员减少2/3,到1934年,全省党员仅剩470名,1935年初,省委又一次遭到敌人破坏,农村基层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 (一) 大革命时期   (三) 抗日战争时期 ☛
000306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