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成效 (二)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成效除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以外,主要还有: 1.拯救、挖掘了一批种质资源。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使一些濒于绝迹的名牌产品得到发展。曲阜香稻,1985年种植面积只剩下26亩,单产不到69公斤,198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名特优项目,投资5万元,进行了品种提纯复壮、系统选育,使面积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到1990年,面积已发展到103亩,单产提高到247公斤,经济宁市品种评审委员会鉴定,提纯复壮后的香稻香型远远优于原香稻,到孔子故里来的中外游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历城红荷包杏,经过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批量生产、规模经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另外各县在进行名特优品种普查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种质资源,如平邑县发现了含糖量在10%以上可供鲜食的山楂新品种等。 2.解决了特需,增加了外汇。1986年建设名特优项目以来,每年都组织部分产品(如历城红荷包杏、烟台大樱桃、红富士苹果、峄城石榴等)进京,解决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承办国事活动单位的特殊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底,全省进京名特优农产品达180.8万公斤(价值270余万元),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少产品名声大振。同时,还组织出口昌邑冬桃、招远红富士、烟台大樱桃、临朐和平邑山楂等177万余公斤,创汇149万美元。1989年元月,临朐敞口大山楂在参加中顾委等四单位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三山”(井岗山、太行山、沂蒙山)地区名特优产品展销会上,供不应求,获中顾委颁发的“振兴奖”。在1990年第五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临沂大米经北京儿童基金会分析鉴定,确认是该届参加展销的北方10家优质米中的最佳米;峄城石榴、烟台大樱桃等也都在展销中获得好评。在这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山东省参展的品种130多个、共400多吨,商品总销售额68万元,盈利5万元。 3.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经过5年多名特优农产品开发建设,全省各项目县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积达110余万亩,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招远县围绕着红富士苹果和红金榛杏的开发建设目标,每年举办2—4期专题学习班,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5万人次,并先后四次聘请日本专家来招远实地传授技术,三次派员赴日考察红富士苹果生产技术,印发技术图册500份、技术材料10余种共8 000多份,并采取播放录象、幻灯片等形式,普及红金榛杏和红富士苹果的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果农的技术素质。1988—1989年,该县晋升农民技术骨干3 500名。此外,各项目县农业部门还通过组织名特优农产品进京展销,参与经营流通,锻炼了一批市场观念强、能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 (一)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情况 (二)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成效 ☛
(二)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成效 (二)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成效除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以外,主要还有: 1.拯救、挖掘了一批种质资源。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使一些濒于绝迹的名牌产品得到发展。曲阜香稻,1985年种植面积只剩下26亩,单产不到69公斤,198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名特优项目,投资5万元,进行了品种提纯复壮、系统选育,使面积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到1990年,面积已发展到103亩,单产提高到247公斤,经济宁市品种评审委员会鉴定,提纯复壮后的香稻香型远远优于原香稻,到孔子故里来的中外游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历城红荷包杏,经过开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批量生产、规模经营,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另外各县在进行名特优品种普查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种质资源,如平邑县发现了含糖量在10%以上可供鲜食的山楂新品种等。 2.解决了特需,增加了外汇。1986年建设名特优项目以来,每年都组织部分产品(如历城红荷包杏、烟台大樱桃、红富士苹果、峄城石榴等)进京,解决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承办国事活动单位的特殊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底,全省进京名特优农产品达180.8万公斤(价值270余万元),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不少产品名声大振。同时,还组织出口昌邑冬桃、招远红富士、烟台大樱桃、临朐和平邑山楂等177万余公斤,创汇149万美元。1989年元月,临朐敞口大山楂在参加中顾委等四单位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三山”(井岗山、太行山、沂蒙山)地区名特优产品展销会上,供不应求,获中顾委颁发的“振兴奖”。在1990年第五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临沂大米经北京儿童基金会分析鉴定,确认是该届参加展销的北方10家优质米中的最佳米;峄城石榴、烟台大樱桃等也都在展销中获得好评。在这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山东省参展的品种130多个、共400多吨,商品总销售额68万元,盈利5万元。 3.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经过5年多名特优农产品开发建设,全省各项目县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积达110余万亩,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招远县围绕着红富士苹果和红金榛杏的开发建设目标,每年举办2—4期专题学习班,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5万人次,并先后四次聘请日本专家来招远实地传授技术,三次派员赴日考察红富士苹果生产技术,印发技术图册500份、技术材料10余种共8 000多份,并采取播放录象、幻灯片等形式,普及红金榛杏和红富士苹果的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果农的技术素质。1988—1989年,该县晋升农民技术骨干3 500名。此外,各项目县农业部门还通过组织名特优农产品进京展销,参与经营流通,锻炼了一批市场观念强、能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 (二)名特优农产品开发成效 二、名特优水产品开发 ☛ 00017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