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劳动力构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 劳动力构成 (二) 劳动力构成江苏人多地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江苏农村劳动力一直从事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单一种植业经济,数量庞大且日趋增加的农村劳动力被禁锢在极其有限的耕地上。随着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新的耕作模式,生产技术的大量应用,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状况十分显著,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或拓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到70年代初,乡镇企业开始在苏南、沿江地区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80年代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村非农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就业领域得到扩大。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通过对“民工潮”现象的再认识和对第三产业作用认识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空间、行业、领域、范围不断拓宽,跨城乡、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现象不断出现,农村劳动力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统计,全省1995年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为1 541.33万人,占总劳力的55.6%,其中种植业劳动力1 326.54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47.8%,比1990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人数减少199.58万人;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为531.78万人,占总劳力的19.2%;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472.54万人,占总劳力的17.0%,其中到县以上全民集体单位的合同工、临时工为125.50万人,比1990年增加40.39万人,增长52.8%。 ☚ (一) 劳动力演变 (三) 劳动力转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