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民消费支出及实物消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黑龙江省农民的消费水平较低, 每逢欠收年, 吃饭、穿衣尚不能保证, 加之工农产品均不富足, 消费结构十分单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而且工农业物质产品日益丰富, 广大农民消费支出和实物消费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明显增加和提高, 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1.消费支出增加, 消费结构明显变化。1990年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585.77元, 比1978年的124.93元增加460.84元, 增长3.68倍。到1995年提高到1 479.8元, 比1990年增长1.5倍多,比1978年增长10.8倍。在生活消费中:
(1)食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近年来食品消费质量提高, 支出加大, 1995年为813.4元, 比1990年331.65元增长1.45倍, 比1978年77.15元增长9.5倍。食品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由 1978年的61.7%下降到1995年54.9%, 减少6.8个百分点。食品中的主食消费支出比重降低, 副食支出比重上升。主食消费比重由 1978年的64.6%, 下降到1995年47%, 减少17.6个百分点; 副食消费比重由1978年32.9%, 上升到1995年的36.2%增长3.3个百分点。
(2) 衣着支出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改善, 不仅要吃饱吃好, 也要穿好。全年人均衣着支出1995年139.6元, 比1990年59.16元增长1.35倍, 比1978年21.04元增长5.6倍。
(3)居住支出。全年农民家庭人均居住支出1995年229元, 比1990年102.16元增长1.2倍, 比1978年10.1元增长21.6倍多。居住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由1978年8.06%上升到1995年的15%, 增长6.9个百分点。
(4)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全年农民家庭人均支出1995年113.7元,比1990年28.29元增长3倍, 比1978年3.02元增长36.6倍。另外, 农民医疗保健消费也开始增加, 1995年全年农民家庭人均支出74.8元, 比1990年28.71元增长2.6倍, 见表10-2-2。
表10-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单位: 元
项 目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消费性支出 1.食品 主食 副食 其他食品 | 124.93 77.15 49.87 25.42 | 166.17 95.89 59.17 35.45 | 306.63 176.77 86.46 64.26 | 585.77 331.65 147.32 125.89 48.63 | 674.50 418.17 155.83 184.83 68.01 | 751.39 458.64 197.01 192.81 57.55 | 1 042.67 671.08 297.89 286.21 74.05 | 1 479.8 813.4 382.4 294.7 114.2 |
2.衣着 服装 | 21.04 | 27.60 | 32.04 | 59.16 | 60.54 | 66.73 | 81.29 | 139.6 |
3.家庭设备、用品服务 耐用消费品 | 12.66 | 18.62 | 36.86 | 24.46 | 24.31 | 29.15 9.83 | 32.31 10.21 | 56.4 18.7 |
4.医疗保健 5.交通通讯 | | | | 28.71 8.96 | 22.26 8.32 | 25.38 11.75 | 30.24 13.21 | 74.8 34.2 |
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 | 3.02 | 4.25 | 7.37 | 28.29 15.60 | 36.75 22.10 | 37.85 20.17 | 50.27 23.90 | 113.7 44.2 |
7.居住 住房 8.其他商品和服务 | 10.07 2.21 0.62 | 18.23 8.87 1.58 | 52.32 27.61 1.26 | 102.16 55.51 2.37 | 102.50 38.24 1.64 | 114.58 37.32 7.32 | 154.69 62.69 9.58 | 229.0 116.6 18.7 |
资料来源: 1995、1996年《黑龙江统计年鉴》。2.商品性消费增加, 自给性消费减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 农民的商品意识提高, 在不断增加收入的基础上, 商品性消费迅速上升。全省农业居民总消费, 1995年295.3亿元, 比1990年128.97亿元增加166.33亿元, 增长1.3倍多。其中: 商品性消费1995年161.4亿元, 比1990年64.47亿元增长1.5倍。商品性消费占消费量比重由1990年的50%增加到1995年54.65%, 增长4.65个百分点; 自给性消费1995年72.0亿元, 比 1990年52.97亿元增长35.9%, 自给性消费占总消费量比重由1990年的41%降到1995年的24.4%下降17个百分点, 见表10-2-3、10-2-4。
表10-2-3 农业居民总消费
单位: 亿元
年 份 项 目 | 1990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合计 自给性消费 商品性消费 文化生活及服务性消费 住房及水电消费 住房消费 | 128.97 52.97 64.47 7.97 3.56 2.40 | 169.79 58.56 94.73 11.71 4.79 2.84 | 207.42 65.73 121.03 14.89 5.77 2.97 | 264.95 82.46 140.42 21.58 20.49 3.23 | 295.3 72.0 161.4 35.5 26.4 3.6 |
资料来源: 1996年《黑龙江统计年鉴》。表10-2-4 农业居民总消费中商品性、自给性消费比重
单位:%
年 份 项 目 | 1990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总消费 1.自给性消费 2.商品性消费 3.文化生活及服务性消费 4.住房及水电消费 其中: 住房消费 | 100 41.0 50.0 6.2 2.8 1.86 | 100 34.5 55.8 6.9 2.8 1.67 | 100 31.7 58.3 7.2 2.8 1.43 | 100 31.1 52.9 8.3 7.7 1.22 | 100 24.4 54.6 12.0 9.0 1.21 |
3.实物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由于农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农民生活实物消费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主要消费品食品中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的增加幅度较大。农民在解决了吃饱的同时, 向吃好的方向发展。其主食的变化由粗粮的苞米碴子、窝窝头逐渐增加大米、白面等细粮比重。1995年农民人均消费粮食(原粮) 311.7公斤。比 1990年271.13公斤增长14.96%, 比1978年252.6公斤增长23.39%。其中细粮消费, 1995年农民人均190.8公斤, 比1990年178.80公斤增长6.7%, 比1978年46.4公斤增长3.11倍。细粮占粮食 (原粮) 的比重, 由1978年18.3%增加到1995年的61.2%, 增长42.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食油, 由1978年2.9公斤, 增加到1995年8.8公斤, 增长2倍。禽蛋, 过去曾是农家出售换取零花钱的手段, 现在自消量增加。1995年农民人均蛋类消费5.3公斤, 比1978年1.4公斤增长近2.8倍。鱼虾消费量, 人均由1978年的0.4公斤增加到1995年3.5公斤, 增长7.7倍。衣着类消费中, 棉布、棉花的消费量减少, 呢绒、化纤、毛线增加。燃料消费中柴草消费基本持平, 煤炭消费增加后又有所回落, 见表10-2-5。
表10-2-5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品 名 | 单位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粮 食 (原粮) 细 粮 蔬 菜 食 油 肉 类 家 禽 蛋 类 | 公斤 公斤 公斤 公斤 公斤 公斤 公斤 | 252.6 46.4 139.8 2.9 7.3 0.2 1.4 | 261.3 58.8 144.6 3.7 7.4 0.4 2.0 | 258.6 140.1 157.6 5.6 7.4 0.4 2.5 | 271.13 178.80 147.09 8.14 6.43 0.82 3.43 | 266.82 187.33 243.04 8.26 7.57 0.94 5.31 | 294.89 196.56 159.93 7.52 7.63 1.07 3.51 | 283.95 193.53 162.24 7.67 5.82 1.15 3.61 | 311.7 190.8 129.2 8.8 6.1 1.8 5.3 |
(续)
品 名 | 单位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鱼 虾 食 糖 酒 棉 布 棉 花 | 公斤 公斤 公斤 米 公斤 | 0.4 0.6 1.6 6.7 0.5 | 0.5 0.7 1.8 3.0 0.5 | 1.3 0.8 4.1 1.7 0.2 | 1.41 1.01 7.41 0.80 0.09 | 1.70 0.95 9.09 0.56 0.01 | 1.88 1.18 9.39 0.43 | 2.28 1.10 10.7 0.36 | 3.5 1.1 13.7 0.5 |
化纤布 呢 绒 绸 缎 | 米 米 米 | 0.4 | 1.4 0.1 | 2.2 0.1 0.1 | 1.41 0.09 0.04 | 1.75 0.07 0.04 | 1.59 0.05 0.02 | 1.52 0.05 0.01 | 1.6 0.1 |
毛线及毛线织品 | 公斤 | | | | 0.07 | 0.05 | 0.06 | 1.02 | 0.2 |
胶鞋、球鞋、皮鞋 柴 草 | 双 公斤 | 0.3 675 | 0.7 825 | 0.6 910 | 0.7 705 | 0.65 697 | 0.76 | 0.76 | 0.8 |
煤 炭 | 公斤 | 54.8 | 98.6 | 123.3 | 68.6 | 59.74 | 47.31 | 57.92 | 56.5 |
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过去只有部分富裕家庭才有的老 “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 拥有量逐年增加, 其中手表、收音机已趋于饱和。洗衣机、电视机、收录机、大型家具等较现代的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普通农民家庭。80年代,有些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已开始购买电风扇、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高档家用电器 (表10-2-6)。
表10-2-6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品 名 | 单位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自行车 缝纫机 收音机 钟 手表 电子手表 | 辆 架 台 只 只 只 | 32.7 34.7 37.0 28.2 45.8 | 47.1 45.6 68.3 51.2 69.6 | 75.73 52.97 69.54 54.43 123.77 | 87.10 65.53 46.20 61.65 120.85 25.09 | 94.38 72.01 43.17 70.31 162.54 39.33 | 101.56 75.89 45.49 80.40 165.49 48.17 | 104.26 74.35 41.90 75.05 159.44 46.30 | 106.4 73.3 33.3 81.9 133.0 36.2 |
洗衣机 收录机 大型家具 电风扇 电冰箱 照相机 黑白电视机 | 台 台 台 台 台 架 台 | | | 8.28 4.18 95.90 | 19.51 16.52 124.06 0.01 0.10 0.49 | 26.70 19.87 136.92 1.70 0.40 0.45 | 29.24 25.85 224.60 1.43 0.63 0.54 72.72 | 28.70 25.83 232.64 1.94 1.06 0.59 73.47 | 37.2 33.4 256.5 2.2 1.9 1.2 72.8 |
彩色电视机 录放像机 抽油烟机 吸尘器 | 台 台 台 台 | | | 20.04 | 64.40 | 79.91 | 13.08 0.30 0.04 0.04 | 14.63 0.28 0.05 … | 23.8 0.8 0.1 0.1 |
摩托车 | 辆 | | | | | | 1.56 | 1.81 | 2.6 |
注: 彩色电视机栏1985、1990、1992年含黑白电视;
资料来源: 1995、1996年《黑龙江统计年鉴》。4.农民储蓄增加, 居住条件改善。随着生产发展, 农家铁木农具, 运输工业机械, 生产用房等生产固定资产原值不断积累, 农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1994年3 309.3元, 比1990年2 412.6元增长37%, 比1985年1237.2增长1.67倍。在保证扩大再生产, 不断改善生活基础上, 储蓄余额有所增加。全省农户储蓄存款余额1957年仅10万元, 人均0.01元。1978年增加到19 707万元, 人均也只有9.82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广大农民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储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1985年末, 全省农户储蓄存款额达127 487万元, 比1978年增加107 780万元, 增长近5.5倍; 人均储蓄, 1985年66.52元比1978年增加56.7元, 增长5.77倍。1990年末农户储蓄存款余额390 987万元, 比1985年增加263500万元, 增长2倍多, 人均储蓄212.05元,比1985年增加145.53元, 增长2.1倍。到1995年末,农户储蓄存款余额增至1 090 593万元, 比1990年增加699 606万元,增长 1.79倍。人均储蓄存款635.9元, 比1990年增加423.85元, 增长2倍 (表10-2-7)。
表10-2-7 主要年份农村储蓄存款余额
年份 | 农户储蓄存款 (万元) | 乡村人均储蓄存款 (元) | 年份 | 农户储蓄存款 (万元) | 乡村人均储蓄存款 (元) |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 10 1 465 2 814 4 362 14 807 19 707 38 821 59 615 65 788 75 463 103 848 | 0.01 1.35 2.12 2.70 7.88 9.82 19.69 30.35 33.37 38.71 53.72 |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127 487 170 409 220 104 258 359 315 072 390 987 480 708 566 579 672 719 841 726 1 090 593 | 66.52 89.70 116.58 137.71 169.07 212.05 263.86 314.96 379.25 481.78 635.9 |
资料来源: 1995、1996年 《黑龙江统计年鉴》。从1981年开始, 农村掀起了 “建房” 热, 农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不仅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 而且住房的质量也大为提高。据抽样调查, 1995年末,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6.5平方米, 比1980年8.62米增加7.88米, 增长91.4%。而且砖木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增加, 房屋价值大大提高。农村人均住房砖木结构面积由1985年的1.75平方米增加到1995年7.40平方米, 增长3.2倍; 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由1985年0.16平方米增加到1995年1.2平方米, 增长6.5倍。农村平均每间房屋价值到1995年为4222.7元, 比1980年300.50元增加3 922.2元,增长13倍 (表10-2-8)。
表10-2-8 农民家庭房屋年末使用情况
项 目 | 单位 | 1978年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间 数 面积 砖木结构 钢筋混凝土 结构 | 间/户 平方米/人 平方米/人 平方米/人 | 2.20 7.52 | 2.52 8.62 | 3.13 13.78 1.72 0.16 | 3.32 16.73 3.6 0.18 | 3.81 14.53 5.04 0.40 | 2.64 14.70 5.10 0.63 | 2.8 16.5 7.4 1.2 |
房屋价值 | 元/间 | | 300.50 | 508.00 | 1 465.93 | 1 499.77 | 2 368.23 | 4 222.7 |
资料来源: 1996年 《黑龙江统计年鉴》。1995年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 《关于加快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的决定》, 明确了农村住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战略目标, 制定了相关政策。全省上下建立起五级目标责任制。各地普遍将农房建设任务目标分解, 一直落到村, 并作为乡 (镇), 以上党政领导干部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对农民建砖瓦房实行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农民每建一栋砖瓦房, 可以得到物化资金500~1 000元。各地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政策更优惠。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庆安县全县范围内实行对建砖瓦房的农民优先批地号, 优先办手续, 免收砂石管理费, 免去当年交务工的办法,使每一个建房户从这些政策中可以减少建房费用近2 000元。
从1995年初到1996年上半年, 全省农村新建砖瓦房23.8万栋, 建筑面积达1 955万平方米, 总投资近70亿元, 砖瓦化率由 1994年末的36%提高到42.04%, 增长了6.04个百分点。农村住宅砖瓦化年增长比率, 建房规模, 人均增加建筑面积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农民建房普遍重视了新建房屋的设计和布局, 出现三个明显变化: 结构变化, 新建房屋95%以上都是砖瓦房; 布局变化, 基本改变了过去多数农村 “南北大炕” 的落后习俗; 档次变化, 不仅大面积建起了砖房, 而相当一部分富裕农民建起了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