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阶段1979—1992年
1979年,中共浙江省委提出发展农业,要从浙江实际出发,把农、林、牧、副、渔全面搞上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与改革配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改革了农产品的购销体制,绝大多数农产品先后取消了统购统销,放开价格,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调整。
到80年代中期,在粮食生产已连续几年获得大丰收,全省人均粮食达到450多公斤,一度出现“卖粮难”、“贮粮难”时,一些地方认为粮食已经过关,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不适当地把部分粮田改种多年生经济作物或挖塘养鱼。1984年冬和1985年春,全省仅在耕地上挖鱼塘的面积就在10千公顷以上,致使粮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到3 271.2千公顷,比上年净减211.3千公顷,调减6.1%,粮食生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反复强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不要只在粮田上动脑筋,要努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指出浙江虽然耕地稀少,但山海资源丰富,有6 666.7千公顷(1亿多亩)山地,666.7千公顷 (1 000万亩)水面,2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其中近期可开发的低丘缓坡、黄土丘陵和浅海滩涂有近133千公顷(200万亩)。为此,省委要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跳出现有耕地的圈子,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着眼点,放到整个国土资源在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上,使耕地、山丘、滩涂、水面、海域、岛屿,以及生物等各种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劳力、资金、物资、科技等投入获得最佳的组合和配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这一要求,浙江各地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从一家一户的零星开发逐步转向成片开发,从常规品种开发逐步转向名优品种开发,从粗放开发逐步转向精细开发,从原料产品开发逐步转向系列加工产品开发,从封闭式开发逐步转向开放式开发,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农业区划为依据,以依靠科技为先导,以规模开发为基础,以名优新品种为龙头,以工贸企业为依托的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路子,成效显著。既稳定并全面发展了农业生产,使农业总产值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又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调整。199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404.79亿元,比1978年的65. 71亿元增长5.612倍。其中,种植业产值179. 94亿元,比1978年增长2.7倍,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的增幅都较大,分别达到9.6倍、8.9倍、22. 7倍和17.5倍。1992年,林、牧、副、渔四业的比重分别比1978年上升2. 2、8.7、10.6和8.5个百分点,四业加起来的比重达到55. 6% (表3-1-7、8)。
表3-1-7 1978—1992年农林牧副渔
五业产值
单位: 亿元
年份 | 农业 总产值 | 种植业 产值 | 林业 产值 | 牧业 产值 | 副业 产值 | 渔业 产值 |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2 | 65.71 95.56 147.49 228.12 336.04 404.79 | 48.86 64.48 89.93 113.91 163.92 179.94 | 1.99 3.79 6.67 11.61 16.00 21.01 | 9.42 16.45 27.01 49.51 79.66 93.09 | 1.96 4.73 12.87 27.18 35.56 46.52 | 3.48 6.11 11.01 25.91 40.90 64.23 |
表3-1-8 1978—1992年农林牧副渔
五业产值构成
单位:%
年份 | 种植业产值 | 林业产值 | 牧业产值 | 副业产值 | 渔业产值 |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2 | 74.4 67.5 61.1 49.9 48.7 44.4 | 3.0 4.0 4.5 5.1 4.4 5.2 | 14.3 17.2 18.3 21.7 23.6 23.0 | 3.0 4.9 8.7 11.9 11.2 11.5 | 5.3 6.4 7.5 11.4 12.1 15.9 |